20250806

外交不是提款機

時評

image
(圖/美聯社)

 曾任美國國務院資深顧問的惠頓揭露,我駐美代表處自今年5月起,以每月6萬美元,雇用恐已不受川普政府歡迎的遊說公司來加強台美關係。台灣雇用公關公司已行之有年,不僅凸顯台灣外交上的無力,更讓人質疑外交預算已淪為國外公司的提款機。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已是第二任,照理說外交體系對川普的官員應不陌生。2016年12月前總統蔡英文曾與剛上任的川普「川蔡通話」,與時任議員、現任國務卿盧比歐等人也往來密切,當時也是靠中間人穿針引線,但川普第一任下台,我與川普團隊也隨之脫節。

 從賴清德上任後,接連安排已被川普列為黑名單的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前美國副總統彭斯,還有與川普已決裂的前國務卿蓬佩奧、前駐聯合國大使海莉等人來台並與賴會晤來看,國安團隊顯然不合格,台美關係掌握得不夠精確。

 此次駐美代表處雇用遊說公司Ballard Partners,顯然也是看到自己對於川普政府已難施力,不得不求助公關公司,但外交靠的是長期往來,而不是每換一次總統都要花錢買關係。

 從美國《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系統的資料來看,此次雙方合約每月雖高達6萬美元,但活動安排大多流於官樣文章,包括政策簡報、遞送國慶資料、與國會辦公室建立關係等,這種「有登記、無交代」的模式,幾乎無實質性內容。

 外交事務本質上需一定程度的彈性與保密,這無可厚非,但對美遊說已是「預算常態」,不能再拿來作為黑箱的藉口,外交部應面對民意監督,讓民眾了解「我們的錢到底是花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