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8賀培晏/台北報導

救新聞業 學生盼速通過議價法

籲設新聞公共基金 制衡跨國平台壟斷廣告收入 促進媒體自律

image
台大新聞所、政大傳院、師大大傳所、輔大新聞系4校學生7日舉行記者會,呼籲立院盡速訂定《新聞議價法》,並納入新聞基金,健全媒體環境。(姚志平攝)

台大、政大、師大、輔大4校學生與台灣新聞記者協會7日於立法院舉行記者會,指出台灣新聞業遭跨國平台「免費」引用,致廣告收入遭壟斷,數位廣告收入5年成長至610億,而傳統媒體僅剩210億元,遂呼籲立院加速通過《新聞議價法》並設立新聞公共基金,制衡跨國平台壟斷廣告收入,改善新聞工作者低薪過勞困境。

 輔仁大學新聞系畢業生郭思嫺表示,2012至2023年台灣數位廣告成長5倍至610億元,反觀傳統媒體廣告從425億元銳減至210億元,造成此現象主因正是Google、Meta等平台免費使用本地媒體內容,引導讀者往自身平台聚集,再壟斷廣告收入,台灣媒體努力產出新聞卻成為「賠錢生意」。

 台大新聞所碩士生黃家安也提到,跨國平台免費使用新聞內容、壟斷廣告收入的行為,導致媒體難以生存,僅能追逐流量與業配,無法堅守新聞價值堅守,使得民眾對新聞的信任下降,甚至質疑報導是否為業配。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長吳柏軒提到,台灣記者面臨的最大威脅來自低薪與過勞,而非外在威權,數發部以「平台協商」替代立法的做法缺乏法源依據,難以改變現況,唯有推動《新聞議價法》讓平台合理分潤,並成立新聞基金支持小型媒體與優質報導,才能促進媒體自律與第四權監督功能。

 媒體議價法構想早已存在多年,過往民進黨人士也表態支持,現在卻遲遲無法推動,對此台藝大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指出,媒體議價關鍵在於與跨國企業溝通,而這些企業多半來自美國,因此我國政府可能基於「不願得罪美方」的立場,導致本應毫無爭議的立法程序延宕至今,而近期又受關稅政策影響,恐怕導致立法只能持續爭取。

 賴祥蔚強調,媒體議價重點在於讓媒體得以自主生存,因此政府不宜過度介入,若由政府成立「分潤平台」、「基金」等,無法實質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又讓政府有名目養一個基金會掌控資金。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表示,《媒體議價法》已通過委員會,相信只要沒任何政黨阻擋,就不用凍結一個月,更有機會力拚在8月底本會期結束前三讀通過,盼各黨團能夠支持,不讓業界和學校師生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