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班、睡不飽 3成消防員高壓過勞

消防員除了出入火場,還要協助救災、救護、救難。最新研究指出,我國超過3成消防員長期處於職場高壓,更有過半睡眠不足。專家呼籲提升消防人員職業照護,調整執勤與待命時間、增進心理支持等,以降低工作場所的危險性,讓「火神」們更健康安全地守護家園。
台灣職業衛生學會7日發表「特殊職業類別身心健康與食安問題計畫」,總計畫主持人蔡詩偉表示,消防員作為災害現場先鋒,常承受高壓勤務、不穩定的輪班作息和心理壓力,導致慢性疲勞,睡眠品質下降,恐影響注意力及判斷力,增加執勤風險。
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教授林澤聖,日前針對557位消防員調查發現,目前有34.9%消防員正處於職場高壓,超過半數睡眠品質不佳,睡眠障礙盛行率高達13.7%至73%;此外,更有19.1%的消防員曾經因壓力與疲勞,導致裝備遺漏、應變遲緩等執勤瑕疵,影響救災工作安全及效率。
林澤聖指出,消防員4大壓力因子包括勤務時間、突發任務、睡眠問題及情緒支持,尤以輪班制度與待命壓力最顯著。若待命期間能安穩小睡,工作壓力及風險明顯下降,建議消防單位調整執勤、待命休息時間,改善消防站點環境,確保連續睡眠,並定期睡眠檢查與追蹤、推廣舒壓運動,降低疲勞累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醫師藍凡耘建議,消防員可運用「輪班小睡」策略,在休息時間進行10至15分鐘短暫睡眠,但應避免超過30分鐘,以免引發睡眠慣性。
此外,消防員心理壓力常被忽略,恐加重焦慮、創傷、失眠等問題。林澤聖呼籲,應建立定期心理健康評估制度,推動同仁間情緒支持文化,及早識別壓力反應並給予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