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社論/整頓奉旨給飯與要飯的文化歪風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大罷免過程中意外地引發了文化補助政策的問題,揭發一些重大的弊端,引發討論,大罷免失敗,剛好提供文化補助政策弊端檢討的時機。而且弊端不純粹是財務的問題,還涉及到當政者如何利用金錢進行不當的政治豢養,以遂自身的政治目的,不但製造腐敗現象、撕裂社會,還把政治推向極端主義,深刻傷害台灣的民主。

政治豢養 敗壞民主道德

 今年初,大罷免開始推向高潮主要是立委陳玉珍轉貼臉書文章〈丟掉那隻要飯的碗〉,該文本來是批評公視影集《聽海湧》使用大量納稅人的錢卻拍攝羞辱抗戰先烈的影片,頓時影視圈群起抗議;接著,由網紅朱宥勳夥同上百名寫作者連署罷免,展開「筆桿接力,罷免到底」,宣稱要號召1000名台灣作家接力撰寫支持罷免的文章。由於這一批發動者掌握影視和文字的話語權,音量很大,造成罷免必然成功的假象。

 接著,出現了兩種負面效應:其一是,不少罷免影片和文章刻意散布凶殘意識,包括要把被罷免的立委當垃圾全部清除;或者像王小棣這種一生享受特權補助的人,利用兒童拍政治攻擊影片,實際上已涉嫌構成違反《兒少法》的刑事犯罪行為。朱宥勳號召來的「台灣作家」文章中,有作者說做了一個夢,所有被罷的立委被送回「祖國」,結果全部被殺害取器官,「一個都不留」。這種寫作者到處受邀演講,文化部還替他做各種安排,把台灣文壇拉到前所未有墮落的程度。

 就是在這種文人推動下,台灣的民主道德快速走下坡。在陸配被遣送回大陸的過程中,網路上到處都是鼓動種族主義法西斯的言論。在罷團拿著標語成天在街上喊口號時,甚至質問過路人,嘴巴喊著民主人權,卻做著相反的事,行為正如有人所形容的「邪教」,連尊重別人過正常生活的概念都沒有。

 其二是,除了這種種族主義的仇恨言論,實際上還掩蓋了他們龐大的補助款特別利益。像影視圈推動罷免最積極之一的王師,他的公司「牽猴子」就是補助款的大戶,從2019到2024年5年間,文化部影視補助總計在53億左右,可是受巨款補助的作品有多少觀眾呢?而且補助也會有各種變通的方式,剛被揭發的歌手大支(曾冠榕),4年內獲得約2000萬補助,而曾冠榕只要對在野黨飆髒話就可以拿到巨款補助,有沒有歌藝、有沒有觀眾,一點都不重要。

檢討補助 建立評審機制

 至於正在播出的影集《零日攻擊》也是如此,拍攝公司2023年成立,董事是曾經擔任蔡英文幕僚的林錦昌,沒有拍片資歷,卻立刻從文化部、文策院和中華電信取得約2.3億的資金。這部戲主要是想像中共攻打台灣的情況,儘管涉及的兩岸軍事、國際局勢、台灣內政的內容都非常不專業,但目的只要把在野黨描繪成「親中賣台」就可以了,用幼稚的政治宣傳片來加強反中思想的灌輸,誤導社會。接著,「青鳥書店」被爆出4年間以標案的名目取得6700萬元補助,這類情況越來越多,讓社會看得瞠目結舌。

 隨著大罷免大失敗,補助款弊端逐一暴露,剛好提供檢討的時機。影劇圈經常提到韓國政府對文化界的大量補助政策,確實可以參考。韓國的特色在於強調商業前景的評估,所有的評審過程一定有國際發行商的參與,而且一開始只有減稅,補助不超過3年,如果商業效應欠佳就列入黑名單。出版的補助也有類似原則,如果部分文化產品不追求商業效應,那就以另外的方式處理,但這個部分不能占太大比例,否則文化業變成社會福利事業並非補助的本意。而評審的政治中立性也是建立評審資格的重要條件,應該排除政治色彩強烈的人,尤其拍攝歷史片時,這是必須把握的原則。

 在民進黨執政下,文化部已成為製造文化墮落與社會衝突的推手,藉著文化補助的權力,要求許多「奉旨給飯」的單位配合,給那些「合法要飯」的無行文人,拿著民脂民膏帶風引路,扭曲民主價值、顛倒道德觀念,甚至對著在野人士喊打喊殺。大罷免大失敗之後,期待文化部能夠痛切檢討,這些自豪「合法要飯」的文化人也該歸隱自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