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對標汝矣島 商辦後市看好
「趨優遷移」風潮起 副都心發展如「韓國華爾街」

走在韓國汝矣島市中心,IFC Seoul首爾國際金融中心、Parc1 Tower、63大廈拔地而起,建築風格大相逕庭,卻各領風騷,不但吸引重量級業者進駐,也成了企業攬才的關鍵密碼。專家分析,辦公市場正掀起一波「趨優遷移」風潮,不論是汝矣島或是新北新莊,區內A級辦公快速崛起。
對企業而言,租賃A級辦公大樓有何好處?JLL韓國研究部主管Veronica Shim表示,過去幾年,市場上「趨優遷移」現象十分明顯,租戶傾向選擇在每人空間配置更大、鄰近大眾交通工具、擁有知名租戶名單、以及具備有助於招募與留住人才特色的建築物。
辦公環境優 年輕人嚮往
Deloitte Korea資深合夥人Paul JH Kim分析,Deloitte Korea每年招募新進員工,問他們為什麼想要進Deloitte Korea,得到的答案是,關鍵在於公司位在IFC Seoul有非常好的辦公大樓,是首爾重要的指標建築。經他了解,能成為年輕優秀員工嚮往的企業大樓,須要上下班交通便捷,大樓的品質及環境優越,甚至休憩紓壓空間都是影響意願的重要因素。
反觀台灣,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2024年130億資金湧向新北商辦市場,創下新高,並以新莊占大宗。今年迄今,新莊成交量占比更逾8成以上。新莊大型辦公案「國家壹號廣場」特助李妍蓁直言,從新莊辦公市場的發展,看到近年來躋身韓國金融重鎮,被喻為韓國華爾街的汝矣島發展影子。
台韓新都心 五大共同點
對標汝矣島模式,李妍蓁指出,新莊新辦公大樓林立的副都心,與汝矣島發展模式具五大共同點,分別是有重量級政府機關遷入、重大交通建設紛紛開通、文化新勢力的進駐、知名品牌業者興建新型態辦公樓,以及坐擁多處大型公園綠地。
首先是行政院中央合署辦公大樓進駐,擁有3捷3高3快等交通建設,國家電影及視聽中心設立後,正進一步推動二期建設,第四為興富發、中悅等品牌建商打造新形態辦公大樓,麗寶、佳能、四零四科技、儒鴻等知名企業也前仆後繼前往副都心設總部。
另副都心還有一大優勢在綠地公園眾多,區內有中港綠堤、塭仔底溼地公園,形成一個結合商業、休閒與便利性的高品質環境。
證交所遷入 企業紛跟進
回顧汝矣島發展,Paul JH Kim分析,汝矣島的歷史,從1970年代起,為分散首爾市中心功能開始開發。1975年國會大樓搬入,之後多家電視台也進駐。「我個人認為,影響汝矣島最深遠的事件是『韓國證券交易所』的遷入。」他說,因為證交所的遷入,帶動證券等金融業進駐設總部風潮,逐漸發展為「韓國華爾街」。
到了1990年代,韓國多家民營電視台也到汝矣島設點,使汝矣島成為娛樂中心,對當地發展影響深遠。
接著是 IFC Seoul等頂級商用不動產的興建,帶動原首爾市中心老舊辦公樓的企業主遷移。Paul JH Kim指出,IFC Seoul啟動前,汝矣島無論區位或建築品質都不具優勢。IFC Seoul、Parnas Tower等落成後,成國內外企業與顧問公司選擇的新標的。
展望未來,Paul JH Kim認為,能進一步為汝矣島添柴火的是GTX,即韓國廣域地鐵系統的持續推動。這項建設讓原本距離首爾較遠、大約60公里以上、通勤困難的地區,可以在30分鐘內抵達首爾,GTX A線的部分區段已經開通並在運行。從交通影響的角度來看,這將帶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他認為,以GTX經過的地區為中心,無論是住宅型或商用不動產,都有價格上漲的潛力。
新莊副都心辦公市場後市,同樣被看好,李妍蓁表示,周邊區域剛性需求強勁,因塭仔圳重劃區與楓江產業專區的拆遷,導致大量中小企業衍生遷至新辦公室的需求。這些區域的重建時程預計需要5至10年,因此產生了即時的市場空缺。
集三大園區 超竹科4倍
國發會「首都圈黃金廊帶」計畫,旨在促進區域產業發展與在地生活圈緊密結合,串聯全台經濟廊帶,聚焦「傳產、金融、AI科技」供應鏈整合,集「知識產業園區」、「新北產業園區」、「楓江產業園區」三大園區動能,預計超過26萬就業人口、3.6萬家中小企業、年產值預估達5.3兆,超越竹科4倍,是北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此外,企業有汰舊換新,門面升級趨勢,她指出,鄰近副都心的五股工業園區、五股知識產業園區、三重湯城園區等地的商辦較為老舊。許多企業尋求將行政管理部門遷至新式大樓,以提升企業門面,實現「廠辦分離」的營運模式,在在推升新莊副都心的優質辦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