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0曹婷婷、廖素慧、洪浩軒/連線報導

溺水頻傳 AI監測成救星

半年全台逾200人殞命 近岸風平浪靜卻藏水下裂流 台南建置智慧海灘

image
台南市南區黃金海岸雖公告為禁止水域遊憩活動,現場也矗立許多「水深危險 請勿靠近」立牌,但仍有不少民眾前往戲水,憾事頻傳。(曹婷婷攝)
2025年夏季戲水溺斃事件簿

台灣四面環海、河川縱橫,但國人安全戲水觀念薄弱,2025年過了大半,全台因水域活動殞命已逾200人。各地政府意識防溺重要,近年導入AI防溺,但多應用於泳池,台南市政府則是與成功大學規畫「智慧海灘」,預計年底於黃金海岸建置,成效待觀察。

 2024年全國水域事故傷亡達875人,今年入夏後從海邊到野溪祕境溺斃憾事頻傳,如6月11日屏東縣三地門鄉海神宮,3名男子戲水不慎溺斃;6月15日7名高職生枋寮戲水,1人溺斃;7月8日新北發生男子玩SUP發生意外,造成搶救的2名消防員殉職、1名義消昏迷至今。

 成大近海水文中心主任董東璟認為,政府應從管理、設施、教育三面向保障水域安全。首先針對高風險水域加強巡檢與管理,必要時委請民間巡守或救難組織協助;其次是更新補足救生設備,確保戲水熱點有充分救援能量;另也該積極推動全民防溺教育。

 董東璟說明,水下潛藏許多致命危險,以近岸水域常見、流速可達每秒1到2公尺的離岸裂流,連游泳健將也難相抗衡,但即便風平浪靜也能形成離岸裂流,顛覆民眾「沒有浪」就安全的觀念;另平緩溪流也可能隱藏暗流、深潭或水下回流。他強調,安全戲水最重要的是「看懂環境、評估風險」。

 南市府去年底攜手成大規畫智慧海灘,在安平觀夕平台建置結合AI、自動化監測等技術的示範站,提供即時訊息讓遊憩民眾知悉,達到即時示警,試用2個月未發生溺水案,預計今年底在黃金海岸沙灘建置永久站。

 嘉義市自2024年4月啟用「智慧AI人形辨識系統」在6處熱點裝19支鏡頭,1個多月偵測到1600多起事件,同年6月底偵測件數大減94.5%,僅80餘件,有效降低落水溺水風險;高雄市鼓山泳池建置「水上、水下智慧泳池安全監測輔助系統」,即時偵測溺水樣態並發出警報,4月啟用至今有效預警約11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