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卡米諾 推文史創生新路徑

和平社區在張和妹夫婦努力下,透過逐年經費整建新設施與維護景點,「球仔山」逐漸擺脫以往老舊的問題,隨著新設施與景點的整修,已開始展現旅遊潛力。
社造工作之初僅是社區關懷、共餐等缺乏獨特性的活動,不過基隆市政府自2014年起開始重視基隆整體文化歷史場景及改造重現等文化政策,著手培育導覽志工並協助在地創生團體,其中以出身中山區仙洞里的「雞籠卡米諾」創辦人單彥博為重要代表。
單彥博說,他並非文史專業工作者,是留學英國時前往西班牙「朝聖之路」後,深受歐洲歷史文化路徑所感動,決心要做基隆自己的文化歷史路徑。
單彥博2016年參加基市府的志工培訓,並根據西班牙文中代表「道路」的「Camino」,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雞籠卡米諾」,專注於找出基隆過往文史與現代的連結,效法歐洲國家打造吸引人的城市深度文史產業。
他發現,無論和平社區或基隆其他區域的地方創生團體,無法「產業化」是最大難題,許多團體並非在地人,且駐點預算使用完後就結束,無法繼續深耕。
單彥博認為,基隆的歷史文化深具潛力,因此購買大量文獻充實「雞籠卡米諾」知識庫,還花2年多時間赴基隆各大歷史場域深入研究,更在2018年將創生團體公司化。
「推動城市文化,最重要的是自己動手做。」單彥博親自培訓1批基隆在地文史導覽者,在白米甕砲台遊客中心駐點,另設計「古蹟擬人化」的Q版產品,並與和平社區合作打造「文化路徑」,已逐步讓文史創生產業化走上軌道,要讓基隆成為充滿文化驚喜的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