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0專訪洪秀瑛

徐仕勳待客如親 用好菜與人交心

從學徒到主廚 料理人生無捷徑

image
徐仕勳在餐飲築夢的路上一步一腳印,除了充滿創意與實驗精神,更樂於自我挑戰,從錯誤中提煉智慧。(洪秀瑛攝)
「皇饕牛排館鐵板燒」的天花板繪有歐洲教堂式的穹頂畫,磚牆壁面混搭木造鋪面,充滿巴洛克式風情與美式鄉村氣息。(洪秀瑛攝)
海陸雙拼主餐組合可滿足肉食愛好者與海鮮饕客的味蕾。(高雄萬豪酒店提供)
「香煎北海道干貝&香煎有機春雞」鮮嫩多汁,香氣四溢。(洪秀瑛攝)

 從一個迷惘學徒,到成為在高雄萬豪酒店負責3家餐廳營運的主廚,年近40歲的徐仕勳沒有走捷徑,而是用實驗、反省與堅持鋪成自己的道路,除了煮出一道道令人回味的料理,更在鐵板上烙印下一位料理人的熱情、謙遜與高度。他的料理哲學不只是「好吃」,更是把「人」放進菜單,把「心」端上桌。

 談起料理人生,徐仕勳分享求學時期,母親在傳統市場賣甘蔗雞、蓮藕等熟食,讓他耳濡目染,自此對「料理」有了初步認識,「我媽用甘蔗渣燻甘蔗雞的方式,現在想來,跟我做煙燻牛排的技術不謀而合,差別只在於控制更精準了。」

 回憶早期學徒生涯,他坦言曾對中餐的「只准照做,不問為何」感到挫敗,「我從一開始就不是那種只會複製的人」,正是這樣的求知慾,讓他退伍後轉向西餐,最終選擇最能與客人互動的鐵板燒領域,「我喜歡跟人交流,不是把菜做完就好,而是透過料理建立關係。」

 徐仕勳特別能說出學徒那段歷程的艱辛與懷疑。他回憶,當時最大困難是「不知道何時會被提拔」,於是他選擇不等,而是主動學、偷偷做、勤於準備,為未來鋪路,他堅信:「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除了專精料理技巧,他更從學徒時期就展現超前思維,他會蒐集飯店的菜單與叫貨單,研究價格與食材比例。

 他感性提到,「我的入行初衷其實很簡單,只是想親手為家人煮一桌西餐。」這個願望,徐仕勳等了10多年才實現,那是他在加入高雄萬豪酒店前,特地為父母與阿嬤準備的一餐,那一夜,家人感動的神情,是他所有堅持的回報,儘管當時他的技術尚未純熟,他始終記得那份「希望把最好的一面端給家人」的渴望。

  起初皇饕餐廳主打全牛排料理,後來增設鐵板燒,正好契合他與客人互動的熱忱與專長。餐飲經營不只是美味,更是精密的平衡藝術,「讓顧客吃到最好的,讓公司賺到合理的,這就是廚師的另一門學問。」如今他負責皇饕牛排館與鐵板燒的經營與成本控制,自信地說:「開幕到現在,我負責的成本控制從沒超標。」

 在餐飲業競爭激烈的今日,菜單創新早已不是加分選項,而是基本功。徐仕勳為所屬的鐵板燒與牛排館設計菜單時,堅持「主餐3個月一換,甜點1個月一換」,且盡量不重複。他深知高雄客群對海鮮的熱愛,便針對南部口味調整主菜內容,也將自身生活喜好如「苦艾酒」應用在醬汁設計中,營造個人化的風味記憶。

 對於帶領後輩,他認為一個好的師傅不只是教技術,更要用過來人的經驗,幫助年輕一代少走彎路,「我以前犯很多錯,所以我能理解他們現在會遇到什麼問題,然後馬上幫他們解決。」面對世代差異,他也感受到教育方式的轉變,「我們以前被罵、被師傅拿湯匙敲過頭、也被踹過,但這一代要用講道理,不能硬來。」

 無論教學、研發、服務客人,徐仕勳始終牢記一件事:「不能有『這是給客人吃』或『這是給家人吃』的區別。」他相信,每道菜都應以最細膩的標準製作,像是要端給家人品嘗一樣,才能對得起顧客的信任,也才能培養出願意傳承的下一代;「有些客人已經不是朋友,是像遠親那樣的存在了。」他認為,廚師與顧客的關係不該止步於桌邊對話,而應延伸為真正的關心與連結。【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