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館圓環緩拆 議員促提優化案
北市交工處稱 改建成四岔正交路口 為疏解交通現況最佳方案

台北市政府3月宣布拆除公館圓環、填平車行地下道,讓路面成為「正交路口」,以降低肇事率,但有民眾、議員反映市府未充分溝通,因此原訂6月28日動工日喊卡。台北市議員王欣儀表示,市府應先提出「現況圓環優化方案」,與拆除圓環做對比,才能找出最佳方案。北市交工處回應,圓環優化有其限制,只有改建成正交路口才能大幅解決交通現況。
王欣儀指出,市府提出拆圓環方案,僅強調改善肇事率,卻忽略通勤時間是否加劇等問題。根據交工處提供去年圓環現況數據及今年規畫改正交路口、填平車行地下道後的模擬結果,雖然早上尖峰時段延滯從127.2秒降低到101.3秒,但晚上下班時段延滯卻從124.4秒暴增到194秒,恐讓通勤族更崩潰。
她也認為,公館圓環為封閉型圍牆、內部設有不少遮蔽物,造成駕駛人進出圓環內側車道時,難以即時掌握視線死角的車輛動向,壓縮判斷與反應時間,或許也是造成潛在事故風險原因之一。
王欣儀建議,市府應先試著請專業顧問公司及專家、學者討論,提出優化現行圓環方案與拆除圓環、封閉地下道做對比,比如從圓環視線通透化下手,讓駕駛在圓環中能更清楚看到周邊車流,搭配調整標誌標線、優化路型與引導行車動線等,再次模擬成效才能達到改善安全、提升行車效率的雙贏結果。
她強調,除了要有「拆除與否」的對比方案,還要將捷運南環段施工黑暗期問題納入考量,若市府最後仍認為拆除圓環是最佳解決方案,應該把數據、評估過程攤在陽光下,清楚說明每項政策取捨與因應對策,才能與市民達成共識。
交工處長張建華回應,根據數據、車流動線和車輛交織行為分析,圓環優化仍有其限制,只有改建成正交路口,無論是肇事率或死傷人數都遠低於現況,因此在安全考量下,改成四岔正交路口是改善交通現況的最佳方案。
至於通勤時間延滯問題,張建華說,由於下午尖峰北往南左轉車和直行車都很多,會考慮將第2個車道的左轉車道改為直行左轉共用,屆時會根據實際狀況調整管制措施,以提升整體疏解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