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7月PPI升溫 壓低降息預期

美國通膨恐再起,美國勞工部14日公布,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增0.9%,高於市場預期的0.2%增幅,為2022年6月以來最大漲幅。PPI年增率從6月的2.4%升至3.3%,高於市場預期的2.5%。數據公布後,交易員減少了對聯準會(Fed)將在9月降息的押注。
PPI可衡量美國躉售的一籃子商品與服務價格,被視為通膨領先指標。
另外,主流加密幣資產比特幣(BTC)14日再創歷史新高,達124457美元,累計年初至今已飆漲超過32%,而加密幣2哥以太幣(ETH)緊追在後,觸及4784美元,專家指出,主要來自先前通膨數據低於市場預期及美國降息機率提升等利多推動。
根據加密貨幣數據平台CoinMarketCap顯示,比特幣14日創124457美元新高價,市值已突破2.45兆美元擠下Google成為全球第5大資產,以太幣則以4784美元緊追,市值也躍居第22大資產,超越MasterCard市值。
台灣加密幣交易所HOYA BIT創辦人彭云嫻分析,主要是美國7月CPI數據(消費者物價指數)公布後,整體通膨與上月持平、核心通膨略高於預期,但整體數據低於市場原先的悲觀預估,立即推升市場對9月降息信心。
此外,根據CME FedWatch工具,美元降息機率從CPI數據公布前的86%飆升至100%,而川普則加碼施壓任命主張寬鬆以及美元貶值的經濟顧問Stephen Miran進入決策層,為貨幣政策提前布局,確保鴿派在9月Fed會議上占優勢。
彭云嫻指出,以太幣ETF單日流入超過7萬枚,資金流入為比特幣的8倍以上,甚至出現溢價的情況,使走勢與比特幣脫鉤,不再是被動跟漲。
IG市場分析師Tony Sycamore預估,比特幣若站穩12.5萬美元,有望向上挑戰15萬美元;Fundstrat創辦人Tom Lee則預計,以太幣年底有望突破6千美元。
加密幣價已高漲下,還能否進場?彭云嫻認為,投資不只是在「股、債、幣」之間,加密幣仍需分散風險,比特幣是數位黃金,價值儲存、抗通膨的角色逐漸鞏固,以太幣則是區塊鏈應用以及生態發展的基礎,在資金、機構加倉下,成長彈性更大,而在供需失衡的情況下,也讓2者的價格脫鉤,創造各別持有的價值,但加密幣是高波動資產,投資前仍需審慎評估,量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