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7丁上程/台北報導

科技執法3年127萬件 近半不舉發

北市審計處質疑未標明原因 交通大隊稱多屬配合義交指揮、閃避 會加強審認機制

image
台北市交通科技執法示意圖。(北市交通大隊提供/丁上程台北傳真)

北市交通警察大隊在各違規熱點設置科技執法設備,近3年來科技執法舉發超過127萬件,但經辨識後有58萬餘件、近5成比率「不予舉發」,不只比率高,判斷基準也遭質疑。交通大隊指出,不舉發案件多屬執行公務以及事故車、故障車、閃避他車、配合警察義交指揮,或是道路施工及交通工程不當等,會持續加強案件審認機制,以維護執法品質及公信力。

 為強化交通執法與效能、降低交通違規、防制交通事故、減少警力負擔並養成民眾守法習慣,北市警察局2019年起設置科技執法設備,截至2024年9月底止已設置啟用39處,建置經費計1億120萬元;設置科技執法設備後,違規件數減少,有助減少交通事故。

 不過北市審計處公布的2024年審計報告指出,根據警察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從2022年至2024年,科技執法設備自動辨識違規案件明細,各該年度違規案件經統計分別為48萬餘件、42萬餘件及36萬餘件,合計127萬餘件。

 審計處指出,這127萬餘件自動辨識舉發案件,經警局人工複核後,各年度案件狀態為不舉發者,分別為24萬餘件、20萬餘件及13萬餘件,合計58萬餘件,占科技執法設備自動辨識違規案件45.42%,不舉發比率近5成。

 審計處表示,運用科技執法查獲違規案件,有助減少交通事故,但對於不舉發的違規案件並未探究原委,也未標明不舉發原因,且舉發作業流程尚無明確判斷基準,有待警局檢討並研謀強化審查機制。

 交通大隊表示,科技執法不舉發案件的原因多屬執行公務、違規屬實惟舉發具爭議,如事故車、故障車、閃避他車、配合警察義交指揮、道路施工及交通工程不當等。

 交通大隊說,2025年1至7月科技執法舉發計38萬5807件、不舉發計12萬3904件,占比32.1%,已顯著下降,將持續加強案件審認機制,以維護執法品質及公信力。

 針對科技執法案件審核流程,交大表示,將強化主管覆核及分局查核機制,並要求各單位應指派法律素養及經歷豐富的績優員警擔任審核人員,避免雷同違規卻有不同舉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