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鬥雞內閣 務實面對朝小野大

內閣改組壓力內外交迫,在野黨要求全面改組,綠營內部也針對特定部會首長要求下台,賴政府如何調整人事回應民意將成關鍵,賴清德總統不願與在野分享組閣權,應該務實面對朝小野大局面,如何求取共識、推進施政,才可能逆轉賴政府民調下滑的趨勢。
大罷免全面失敗後,在野黨要求進行全面內閣改組負起政治責任,就連綠營內部都認為,「最惹人怨」的部會應適時調整,不只是經濟部長郭智輝被點名,連親賴的民進黨立委郭國文17日也公開向數發部黃彥男開刀,內閣是否改組,已不再只是政治姿態,而是檢驗執政團隊能否快速回應民意的誠意。
卓內閣上任以來,被外界批評是「鬥雞內閣」,部會首長以強硬態度應對質疑,造成與在野黨對立升高,以致立法院審查法案卡關、政策推動不順,今年都已經過了一半,行政院對已獲立法院三讀通過的11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及財劃法,都還在申請釋憲,朝野陷於無窮盡的憲法對抗,民進黨的施政品質如何會好?受影響的仍是民眾。
如今民意透過選票表達對賴卓團隊的不耐,面臨內外交迫,賴清德與卓榮泰必須思考擺脫「鬥雞內閣」的形象,才能回應民意。
如今台灣此刻需要的,不是堅持意識形態,而是認清朝小野大局面,以智慧推展政務,民進黨若不及時調整,政策癱瘓,民調也將難有起色,即使內閣改組,也很難號召有才能的人進入政府工作,更可能為2026地方選舉甚至2028政權輪替埋下伏筆。民進黨若不認清此現實,任何人事改組都可能淪為換湯不換藥的表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