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蘇泳霖

從川金會遺憾看雙普會結局

image
(圖/路透)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阿拉斯加舉行歷史性會晤。「雙普會」是俄烏戰爭爆發後美俄領袖首次會晤,也是普丁時隔10年再次踏上美國本土。雙普會的前景如何?俄烏是否會停戰?美俄關係是否能改善?回答這些問題,只要回顧川普首任內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互動,便有了答案。

 川普是在美國自由派乃至歐洲的巨大壓力下,邀請普丁訪美並舉行會談。歐美主流媒體在雙普會後的評論一面倒的唱衰,認為此次會晤除了令俄羅斯改善國際困境外,對西方一無是處。而這恰恰是川普的特點:摒棄建制派對意識形態的堅持,甩開一切政治包袱,完全用商人利益交換思維處理國際紛爭。

 這一點,早在川普首個任期內歷史性地與金正恩3次會晤,並成為首次踏足北韓土地的美國總統,就體現得淋漓盡致。2018年6月、2019年2月在全球鎂光燈下,川普和金正恩先後在新加坡、越南河內會晤,2019年6月又首次在板門店舉行美朝韓三方元首會晤,轟動國際社會。

 然而,歷史事實證明,「川金會」就像一場轟轟烈烈的煙火秀,本質是各方著眼於短期和現實政治利益的一場戲而已,並未從根本上解決既有的政治矛盾,反而為後來朝鮮半島情勢的複雜化埋下伏筆。

 正如這次雙普會一樣,當時川普出盡了風頭,也博得了「和平推手」的一時美名,北韓緩解了被西方封鎖的外交困境,也透過打「川普牌」對北京游刃有餘。但當時會上達成的無核化願景、川普甚至承諾為北韓提供安全保護,很快就隨風消逝。

 雖然朝鮮半島的南北關係與核問題,與俄烏戰爭、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宿怨具有顯著區別,但本質上都具有「冷戰活化石」的相似性和複雜性。而這也決定了上述地區的地緣政治矛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便川普單方面願意拋開歷史包袱,強力推動對話解決,但其他利益相關方未必能達成真正的共識與和解,最多只是在川普面前「陪笑」,之後繼續我行我素。

 最值得觀察的是北京對「川金會」與「雙普會」的微妙態度。2018年首次「川金會」舉行前後,金正恩多次訪問中國大陸,並與中方領導人長時間會晤,反映出北京希望加入並主導情勢變化。同理,此次「雙普會」之前,普丁與習近平通電話溝通美俄關係改善狀況時,習近平意味深長地指出「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箇中內涵不言而喻。

 「雙普會」必然會帶來短期「和平紅利」,美俄關係也有望迅速暖化,但鑒於「川普因素」早已使北約、歐洲與美方關係劇變,烏克蘭問題背後的多方競逐必然更加激烈,前景難言樂觀。(作者為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