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核能發電量 上半年增8.7%

韓國核電受惠於停機次數減少、新電廠投入營運,今年上半年發電量增幅超越官方預期3倍之多,不僅有效降低煤炭依賴,也顯著壓低發電成本。但學界指出,由於電網容量有限,核能復興也同時壓縮了燃煤與再生能源的發展空間。
據韓國電力(KEPCO)統計,上半年核電發電量年增8.7%,遠超政府計畫的2.9%增幅,而燃煤發電量則銳減16%。韓國電力交易所(KPX)發言人說,發電成本最小化是電廠基本營運原則,核能燃料成本通常低於煤炭和液化天然氣(LNG),若未來核能和再生能源設施繼續擴建,火力發電量也可能繼續走低。
KPX同時指出,上半年機組維護停機時間較去年同期減少29%,加上裝置容量增加,兩者顯著推升發電量;去年4月開始運作的新韓蔚2號機組也是2011年日本發生核災後,韓國因強化安全檢修抑制核電產能,轉而依賴煤炭與LNG。但自2022年以來,電力需求逐漸穩定,核電發電量年均成長6.1%。
韓國是亞洲僅次於中國的第2大核電生產國,目前運行26座機組,另有4座興建中。核能占發電量比重也由2019年的25.9%上升至2024年的31.7%,煤炭則自40.4%降至28.1%。海關資料指出,隨著煤炭需求萎縮,2022年至今煤炭進口量年均下降8%,去年進口金額更大幅減少23%至154億美元,韓國能源進口支出隨之縮減。
另一方面,核電復興卻同時成為火力發電與再生能源的瓶頸。首爾國立科技大學能源系教授劉承勳指出,許多燃煤電廠閒置,並非出於自願,而是輸電線路容量有限,無法輸送更多電力,但韓國整體電力需求已隨工業需求下降,燃氣電廠已不需要全天運作。KPX指出,燃氣發電更多用於尖峰調節,而非基載供應,多半只在上午高峰時段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