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執著用戶數 價值戰正式開打

國內電信整併滿周年,就在各方批評電信市場宛若死水時,遠傳此次開出「停售699吃到飽」這槍,對遠傳來說,當不再執著用戶數、也取得與對手規模相當的底氣時,這是從價格戰跨進價值戰的嘗試,而對整體市場,更是檢視民營業者能否改變市場的機會。
平心而論,2018年的「499吃到飽之亂」,不只讓電信三雄嚐到削價競爭之苦,更埋下5G滲透率緩慢增加的隱憂。講直接一點,不管是499還是699,如果花5G一半的價錢,就能享受到上網吃到飽,誰會願意轉5G,於是當初的499用戶就像釘子戶般,甚至對5G有所排斥。
要不要用5G,或許是個人選擇,但對耗費鉅資標得5G頻譜的電信三雄,若5G滲透率不足、投資遲遲無法回本,就更難繼續投資。而為數眾多的4G用戶,也將影響頻譜效率,當電信業者考量4G人數更多、得給更多頻寬,已經升級成5G的用戶,反而沒得到應有對待。
既然如此,何不早早停售?簡而言之,這是面子問題,過往電信業有5家,得面對小業者的殺價競爭,低價產品不可少,但如今的電信三雄家數「少到很難倒」,或許就不再需要執著用戶數,於是遠傳主動清理閒置門號,即便瞬間短少百萬戶,但卻是「實」的。
從清理門號,到逐步停售4G吃到飽,這也意味台灣電信市場除了「衝用戶數」,從純粹的打價格戰,進入到打價值戰的階段,電信業者在提供基本通訊服務時,若能夠依照用戶的資費方案及貢獻度,提供不一樣的服務,讓服務變得有價,也才能提高用戶黏著度。
更進一步說,若遠傳的「停售實驗」是正確的作法,能夠讓中華電信、台灣大跟進,也證明透過整併,讓民營雙雄有發動攻勢的底氣,而不再是「中華老大哥說了算」,這種競爭將有趣許多;當任一家都能先發制人,不然就只好被迫跟進時,市場也才有機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