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連篇毫無作為的郭智輝

近期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的一系列發言與政策動作,再次引發社會譁然。作為國家經濟政策的掌舵者,本應展現專業眼光與穩重格局,但郭部長卻頻頻在公共議題上以「小丑跳樑」的姿態出現,言行浮誇、政策零散,反倒讓人懷疑,他究竟是經濟部長,還是政客舞台上的丑角。
回顧郭智輝失言的紀錄洋洋灑灑。3月間他在接受電台專訪時,對台積電與英特爾合資案,用過時且不當的詞彙「蒙古症」來比喻;還曾對到經濟部抗議錯誤能源政策的台電員工強硬發言,「看不下去可以離開呀」;甚至稱美國總統川普關稅「不一定不合理」,且在被問及台積電赴美投資3000億美元時,最初回應為「假消息」,後來又改口表示不知情。
而當各界指向能源政策應該檢討時,郭智輝竟然表示電價不是越便宜越好、不必每房裝冷氣、跳電次數沒有比較多,只是因為媒體每天報導,甚至說出「把敦親睦鄰費拿掉,看地方還要不要同意支持(核三延役)」等等言論,這些都引發外界質疑其公共溝通敏感度不足,損及政府施政公信力。
蓋一國之重臣,當審時度勢,運籌帷幄,以安產業,以利民生。但經濟部長郭智輝之言行,卻徒有虛聲,無有實策,口號滿天飛,政策空中舞,猶如市井小丑,鼓噪於堂,徒博哄笑而已。
論能源,郭部長棄核電不用,口稱「綠電已足用」,然電價頻漲,供電乏力,工商界憂心如焚。面對輿論質疑卻答曰「台灣供電,韌性猶存」,此誠乃粉飾太平,不啻掩耳盜鈴。及至產業外移,台積電設廠海外,郭一概以「信心」、「趨勢」二字敷衍,殊不知企業逐利,豈能憑口頭慰藉和精神喊話而使其回心轉意,此等鴕鳥心態,只讓人民看到部長不敢面對現實的心虛與怯弱。
論關稅,部長動輒高言「順應國際趨勢」,然所謂「國際」,實不過是美國之提款機,政客之風向耳,隨風轉舵,無所定規,缺乏自主判斷,此豈治國安邦之道?實乃犬官弄臣,無半分肅然可敬之氣象,這種「跟風經濟」不僅無法為台灣開創新局,反而會讓產業失去競爭力。經濟部長若淪為政治棋子的附庸,那麼再多頭銜,也只是空殼。
郭智輝的「失言」之所以引發爭議,不只是因為措辭尖銳或不當,而是因為這些話語凸顯出他對經濟問題的膚淺理解。作為部長,他理應在公眾場合展現專業,傳遞穩定信號,但他卻頻頻用「喊話」取代「對策」,用「口頭安慰」掩飾「政策空洞」,這才是最致命的問題。
郭智輝之流,實乃當今賴清德政府之縮影,整個內閣充斥著跳樑小丑,華言滿紙,空話盈耳,大事臨頭,縮首旁觀。如此官員,非經國之柱石,乃庸碌之徒輩。值此台灣經濟困厄之際,本需賢相良策,奈何國家付之丑角,無治國之才,惟能舞袖搖臀,徒增笑柄,正是「口號連篇猶作夢,小丑跳樑誤蒼生!」
台灣經濟需要一個務實的領航者,一個能為產業排憂解難的經濟舵手,而不是一個言語失當、政策失能、靠關係上任、靠表演刷存在感的「笑柄部長」。(作者為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