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陳薏云/台北報導

核能網路聲量增 聚焦供電、減碳

image
台灣民眾黨22日舉行公投之夜 Taiwan Restart,參與民眾高舉支持重啟核三「同意」的標語。(杜宜諳攝)

 今(23日)核三延役公投,由於此次未綁大選,同意票數是否能夠跨過門檻仍有變數。國民黨智庫趨勢暨數據中心召集人游士儀昨指出,近期核能相關討論在網路上聲量顯著升高,每日近1萬則,且逐漸聚焦供電是否穩定、電價是否合理以及台灣是否能在國際減碳壓力下維持產業競爭力等議題。

 根據《公民投票法》規定,公投案的同意票門檻為投票權人數的1/4,意即本次公投案同意票基本門檻為500萬523人,然而因為此次公投未綁大選,2021年4大公投案是史上首次公投未綁大選,4案都沒過門檻,此次投票率同樣備受關注。

 游士儀昨指出,每日接近1萬則的網路輿情,對核能的討論不再只是口水戰,許多網民指出,若能源結構過度依賴燃煤燃氣,既有缺電風險,也可能因碳排放過高而被國際碳關稅鎖喉。

 游士儀表示,台灣能源結構長期存在隱憂:天然氣進口依賴度過高,一旦國際供應鏈出現波動,供電立即受威脅;再生能源雖有發展潛力,但短期內受限天候與地理條件,難以承擔基載電力;另方面,電力需求因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不斷上升,使能源壓力愈來愈大,這也是如今核能再次成為社會熱議的原因之一。

 分析輿情,核廢料議題同樣受到關注。游士儀指出,核廢料不能只停留在口號或恐懼,社會期待的是務實解方,包括冷卻、乾式貯存與最終處置的規畫,都必須以科學與國際經驗為基礎,讓核能發展具備完整配套。游士儀強調,823公投是台灣能源未來的關鍵表態,籲民眾出門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