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李敏

擁核聲浪起 投票率成關鍵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投票率54.8%,同意票占比59.5% ,不同意票占比40.5%,公投案確定通過。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於當年11月27日在立法院院會表示,「如果以空汙作為標準,最好的能源,就是核電啊。」

 《電業法》第95條第一項的文字於公投後廢除,但能源政策沒有任何實質改變。但公投已改變社會氛圍,自此沒有人可以說非核家園是全民共識,原來鐵板一塊的牌位開始鬆動。

 「以核養綠」公投團隊接著於2019年提出3個公投案:核電廠延役、以核減煤、核四商轉。前兩案中選會駁回,只有「核四商轉」通過審查,並完成二階連署。反核人士於2018年12月提案廢止核四計畫,通過中選會審查,展開二階連署,但沒有在時限內完成。

 民進黨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大敗,認為受公投綁大選的影響。2019年6月通過《公投法》修正,從2021年起每2年舉辦一次,確定錯開選舉年。公投與大選脫鉤,投票率將成為公投案是否通過的天險。

 「核四商轉」公投於2021年12月18日投票,投票率為41.1%,同意票占比47.2%,不同意票占比52.8%。公投案未通過。當年的公投是藍綠對決,共有4案,其它3案是「禁止萊豬進口」、「公投綁大選」及「三接遷離大潭藻礁」,4個案子都未通過。

 以核養綠、核四商轉與核三延役,這3個公投案討論的議題或爭論焦點完全相同,嘴炮的重點還是核電廠安全、核廢料的處置與斷層,雙方陣營在公投中的論述,對他方幾乎沒有任何的影響。對於在光譜兩個極端的族群,企圖說服對方是緣木求魚。

 台灣電力系統因非核家園政策的推動而陷入泥淖,這是殘酷的現實。俄烏戰爭致使化石燃料價格飆漲,並帶來能源供應的困擾,決策者認識到核能的使用可以提升國家安全,確保國家競爭力,幾乎所有國家都轉向支持核能,目前台灣是全世界唯一政府仍堅持廢核的國家。與前兩次公投相比,台灣社會對核能的觀感已有顯著的改變。非核工專業的人,投書媒體擁核;一般民眾也不避諱在社群媒體表達支持。

 前兩次公投,除了少數政治人物個人表示支持核能外,政黨都持反對的態度。這次核三延役公投案是由民眾黨提出,國民黨因反罷免需要民眾黨的協助,故選擇在此議題與民眾黨合作,黨高層也出席宣講與造勢的場子,部分國民黨立委也卯足勁辦活動支持。

 近日民調顯示,贊成與反對核能的比例約為7比3。但公投能否通過,取決於同意票能不能跨過25%門檻,投票率是決定結果的關鍵。在此呼籲,如果您已滿18歲,且認同台灣需要核能的理念,8月23日請出門投票。(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退休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