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4

社論/更大的民主 賴政府的警鐘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上月726大罷免落幕,民進黨全面潰敗,在這場號稱「史上最大規模」的罷免對決裡,民進黨沒有獲得民意支持,反而遭到巨大的挫敗,各個選區罷免案全數失利,不同意票全面領先,甚至有多位在野黨立委的不同意票比例,比他們2024當選時的得票率更高。在當時,這已不是單純的失敗,而是民意展現的第一次反撲。

大罷免案 全軍覆沒

 然而,民進黨面對這場挫敗,並沒有選擇謙卑反省,沒有停止對社會的撕裂與仇恨,賴清德更是以黨主席身分號召全黨投入823的二次惡罷,繼續把台灣社會推向更深的對立。結果如何?7個選區的同意票不但連一個都沒有過25%門檻,且以更懸殊差距「不同意大勝同意」,再一次用更大的民主,打臉賴清德。

 同一天舉行的核三重啟公投,雖然因為民進黨過去修惡《公投法》,取消「公投綁大選」而未能過門檻,但超過7成的同意票,對比僅2成多的不同意,已經說明台灣社會對能源政策的深刻不滿。當日本在福島核災後,仍選擇擁抱核能,重啟核電機組、提升核能發電比重時,台灣卻還在錯誤的「非核家園」幻象中打轉。廢核換來的不是綠能,而是燃煤燃氣大幅增加,空汙惡化、台電財務崩潰,最後全民埋單。

 台灣當前面臨的是國際關稅談判壓力、天災頻仍、經濟疲軟、詐騙橫行、社會安全網破口。這些才是總統應該優先面對的挑戰。然而,賴清德上任1年多來,最在乎的不是人民生活,而是「打掉雜質」、「削弱在野」,把所有資源和注意力放在政治清算。連親綠的評論員都不得不承認,這一年來,說不出賴政府的任何政績。賴清德的殘缺「十講」,換來的不是團結,而是更深的撕裂。

 726大敗後,綠營內部立即爆發互相指責,高層怪基層,基層怪側翼,罷團怪民進黨。近期各大民調機構的數據都顯示,賴清德在民進黨內的支持度只剩7成,近3成綠營支持者已經對他的領導失去信心。然而,真正該負責的人卻依舊穩坐權位,黨內祭出的替罪羊只是祕書長林右昌和幾位爭議閣員,換上的是鬥性更強的徐國勇以及英系人馬。這不叫檢討,這是加倍鬥爭。民進黨的邏輯恐怕不是「我們太偏離民意」,而是「我們還不夠狠」。

 726大罷免大失敗後,人民看見的不是更謙卑的執政黨,賴政府不只沒有放軟姿態,反而繼續採取強硬政策,卓內閣也拒絕依法編列軍警待遇預算,理由是要等釋憲結果出爐,這完全背離憲政常識。立法院三讀通過、總統公布,法律即生效。在憲法法庭判決出爐前,法律就是合法有效,行政院拒不執行,就是違法,就是毀憲亂政。按照行政院長卓榮泰的邏輯,行政院能接受人民一聲請釋憲,爭訟法律條文的法效力就先行凍結嗎?

漠視民意 恐失政權

 726失敗,823再敗,連續兩次的全民意志,都清楚表達民意對大罷免、對民進黨的不支持。人民的耐心已經消耗殆盡,對民進黨的容忍正在歸零。如果賴清德和民進黨繼續執迷不悟,繼續把國家推向仇恨與對立,不尊重多數民意,不調整錯誤的能源與兩岸政策,那麼2025的罷免結果只是前菜,真正的「更大民主」將在2026地方選舉、2028總統大選全面爆發。

 民進黨以為靠權力壓制可以維持政權,但726與823已經告訴他們,人民的力量大於任何派系。當執政黨不尊重人民,人民也會放棄這個政黨。726大罷免的失敗,是對賴清德的一記警鐘;823再度失敗,更是民意對綠營的一次重擊。這不只是數字上的挫敗,而是人民用選票明白告訴執政者:停止鬥爭,回歸民生。

 民進黨若再繼續把國政綁架在派系利益與仇恨政治上,結局不會是勝利,而是自取滅亡。台灣社會要的,不是分裂,而是團結;不是惡罷,而是真正的改革;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能守護人民安全、健康與經濟的實際作為。

 賴總統應該清楚人民的聲音,朝野必須和解並依憲治理國政;兩岸關係也必須和平,盡速恢復交流對話。人民已經用726與823的投票清楚表達心聲,若賴政府還繼續漠視,下次人民還會繼續用「更大的民主」,徹底終結這個脫離民意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