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藍白競合 4大熱區亟待磋商

第2波大罷免投票結果出爐,國民黨守住7席立委,堪稱重大勝利,這段期間藍幫白拚公投、白幫藍反罷免,展現藍白合實質成效。國民黨團人士透露,國會的合作模式不會改變,藍白仍會互相支持彼此提案,且會盡量降低2026競合衝擊。至於2026是否合作或讓席,則有待新的國民黨主席定奪。
目前藍白在立法院雖未公開全面協作,但已有多項議題培養合作默契,國民黨人士表示,未來仍會維持現有合作機制,民眾黨團雖已確定維持兩年條款,明年2月後將有7位白委換血,但料想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仍會高度參與黨團運作,合作模式不會差太多。
藍營人士分析,2022雖然藍白皆喊「非綠合作」,但雙方互信基礎不高,最終出現多個縣市首長選舉藍綠白「三腳督」;2026大選,藍白情誼不同以往,是否能夠成功整合,是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首要任務。
而最有可能需要藍白高度磋商的4大熱區,就是新竹市、嘉義市、宜蘭縣及新北市;黃國昌已表態有意參選新北市長,但政界多認為,黃國昌喊話除了拉高「藍白合」籌碼外,其次是要帶動衝刺市議員席次。
宜蘭縣長林姿妙2屆任期將滿,包括國民黨籍宜蘭縣議長張勝德、立委吳宗憲都有意參選,民眾黨宜蘭縣黨部主委陳琬惠則長期尋求藍白合空間;新竹市是白營本命區,為了藍白和諧,藍營目前未有人選競逐。
至於議員席次整合,藍營人士坦言「絕對是大工程」,議員是複數選區制,如何說服現任議員或藍營生力軍讓位是一大學問,端看新任黨主席態度。
力促藍白合的國民黨內人士則建議,2026或許可採「33制」,藍營讓出3個縣市長,另在六都各讓3席市議員,讓民眾黨可成立黨團,奠定雙方2028持續合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