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4 廖達琪

823後 國民黨須省思兩岸政策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是歷史的巧合還是輪迴?民主國家罕見的大罷免,在台灣強硬推出的終戰之局,落在823,與坊間資深輩較熟知的823金門砲戰,日期完全相同,只是時隔67年!戰果也勉強可說相似:大罷免從726到823,被鎖定的31位國民黨立委,成功守住地盤,讓攻擊方成果為零。金門砲戰也是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在共軍槍林彈雨的猛轟下,終能守住金馬!戰役的形式與內涵雖不同:前者是民主內戰,後者為敵我攻防;但戰役的後果,卻又似有類比的空間,現先從金門823砲戰說起。

 此役發生在二戰後美、蘇對立的冷戰情境,被中國共產黨打敗而遷徙來台的中國國民黨,沒有選擇的站隊於美國所代表的自由民主陣營,因為仇敵中共不論意識形態與當時的戰略布局,均對齊於美國的頭號敵人蘇聯。這個格局主要確立於韓戰後,美國與中華民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據了解,此條約雖承諾協防台灣,但未鼓勵當時的蔣中正總統找機會反攻大陸。

 1958年的823砲戰發生,美軍協助台海防衛,以護住台澎優先,金馬則在蔣之堅持下保住;而美方對台政策更趨明朗:可以協防台澎,但金馬不保證,反攻大陸則更不明確支持。蔣之軍事布局及路線乃漸調為:反共保台。簡言之,1958年的823之後,國民黨是反共保台的。

 2025的大罷免,罷團似主要以「抗中保台」為主訴求,「反共保台」僅爾爾出現。前者抗的是中國,後者反的是共產黨。「中共非中國」,這是80年代初宋楚瑜任新聞局長時所說,有其深意,筆者認同。不過無論何種訴求,罷免結果掛零,外媒頗多解釋為民進黨抗中保台路線失靈,台灣的民意是否真如此呢?這裡先不論,卻願點出當下國際情境與1958年時,有那麼點相似,只是換成美、中對立,而全世界大致選了邊。

 目前所謂自由民主國家或已組合的歐盟,仍較偏向美國陣營,雖然川普不講價值,只愛價格,但這些群體因經濟或安全需求,離不開美國,且對中國共產黨不能放心,加上中共與俄羅斯普丁又似頗交好,所以即便因川普的攪動,它們在經濟面與中共更強化關係,但在安全及政治體制面,仍視中國大陸為敵對。台灣在這樣新的類或偽冷戰格局,如果想維持自由民主體制,又能有較佳的國防安全保障,能選哪一邊呢?

 執政的民進黨選邊清楚,同邊的國際外交界及民間團體,對其是較理解及放心的。國民黨如思重返執政,經歷大罷免的浴火重生後,是否應思考重拾自己過去的堅持:反共保台,聚焦反共產黨一黨專政的體制?(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