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 徐作聖

賴政府別折騰 趕緊回歸民生經濟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喧囂了大半年「大罷免」的政治激情終於落幕,回歸民生及經濟刻不容緩。台灣正面臨半世紀以來前所未有的變局,回歸專業導向的民生經濟、提升產業另外一波正能量,全力營造「優勢條件」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任務。

 台灣民生經濟的重點是高科技產業。當前國際情勢變化劇烈,從地緣政治到生成式 AI 的快速發展,科技已不再只是產業問題,更關係國家安全與未來治理能力。面對美國關稅壓境及半導體供應鏈掠奪,地緣政治的國際變局及AI產業快速更迭,再加上兩岸關係緊張,台灣產業已面臨滿目瘡痍、千瘡百孔的窘境,而振興高科技應為政府施政要點。

 當高科技護國神山面臨出走美國,台灣AI產業發展遲滯甚至有淪為美國「AI殖民地」的隱憂。雖然「恆定、高功率」的能源需求是發展AI產業的基本條件,但「低效率、高成本」的綠能無疑將排除在外。而蔡賴政府9年以來堅持的光電、風電等能源選項,不但淪為不肖官員斂財及貪腐工具,竟然正是川普口中的「世紀騙局」。

 國政已空轉一年,朝野理應擺脫政治內耗,齊心發展經濟,但諷刺的是:面對美國川普國家隊全面犯境,號稱擅長國家隊「專業戶」的賴政府居然表現如「弱雞」,完全束手無策!朝野「迷戀矽谷」之餘,政府在「疑美論」及「世紀騙局」的取捨中取得平衡,而不是一味附和川普搞台版的MAGA!產業轉型不是修補舊地圖,而是繪製新大陸。台灣需要一場從「供應鏈思維」到「生態系思維」的認知革命。

 面對美國霸凌而束手無策之際,「和中保台」應該是台灣一個重要的宏觀策略選項。大陸科技產業發展快速,其宏觀視野與格局令全球刮目相看。大陸在今年10月前將舉辦三項影響全球未來5年發展的重大活動:8月底上合天津峰會、93閱兵大典、10月的中共「四中全會」,而其中「十五五規劃」也將在四中全會中定案。

 台灣搞主權AI及南北矽谷,但智能應用仍停留在生活瑣碎及感知等領域,產業上中下游整合仍停留在步伐蹣跚的階段,技術/市場整合仍遙遙無期。

 台灣科技產業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必須重視結構性優勢條件的建構。台灣擁有世界級的製造實力和工程人才,但確實也有宏觀策略面及微觀生態系建設的能力。大罷免激情後,台灣必須回歸民生經濟,振興之路需要超越短期功利思維,以更宏觀的格局重構產業鏈與創新生態,既要鞏固既有優勢,更要敢於突破舒適區,在基礎研發、人才培育、國際合作等領域下「真功夫」。

 期待台灣各界凝聚共識,務實推動改革,讓科技真正成為驅動經濟與社會進步的持久動力。(國立陽明交大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