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林宛彤/綜合報導

美戰略方針點名台灣 脆弱又關鍵

學者指不對稱防禦 如「在下行手扶梯往上跑」勉力維持現狀

image
美國新版國防戰略草案點出台灣的脆弱與重大戰略意義。圖為國軍第四作戰區M110A2自走炮射擊。(軍聞社)

 美國國防部已完成2025年新版國防戰略草案,據《日經亞洲》報導,文件採用國防部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觀點,凸顯台灣的脆弱與重大戰略意義。《金融時報》則引述學者觀察,中國軍力逐年增強,台灣即使強化不對稱防禦,「也像在下行手扶梯往上跑」,勉力維持現狀,但難以縮小差距。

 國防戰略是美國的戰略指導方針,每4年更新1次。據《日經亞洲》報導,新版草案有4大支柱,包括保衛國土、遏制中國、加強盟友分擔防務及振興國防工業基礎。內容延續副總統范斯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談話為基調,多處重點借用柯伯吉2021年的著作《拒止戰略》。

 文中明確強調台灣具戰略地位。柯伯吉長期主張拒止戰略,即透過強化美國及盟友威懾,使武力攻台成為實質上不可行、且是代價高昂,難以負擔的選項。雖然柯伯吉一度稱台灣無關美國核心利益,但他仍將台灣定位為在中國野心中,「最脆弱、最具戰略意義的目標」。他在書中提到,台灣失守將引發骨牌效應,動搖區域平衡,最終危及美國安全。

 另一方面,學界關注台灣如何面對美中壓力及政策的不確定性。政治學者克萊布崔(James Crabtree)在《金融時報》的專訪表示,他7月訪台時,明顯感受到台灣官員對川普政府的憂慮。台灣被徵收20%關稅,高於日韓的15%,顯示川普「不太在意台灣」,加上川普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不滿,使台灣擔心自身處境類似烏克蘭,成為大國協商的籌碼。台灣缺乏打入川普政府的高層人脈,也沒有足夠籌碼改變其立場。

 克萊布崔指出,華府內部對拒止戰略存在激辯。柯伯吉等對華鷹派主張保衛台灣是美國首要任務,應削減歐洲資源集中亞洲;但川普及范斯傾向孤立主義,質疑威懾會讓美國捲入另一場海外戰爭。川普甚至希望以「和平總統」形象留名,而非推動新戰爭。克萊布崔分析,美國重視台灣有三大理由。一,民主價值,但對川普毫無吸引力;二,先進半導體生產高度集中於台灣,全球產業鏈無法承受台灣失守;三則是最具戰略意義的「大國平衡」,即美國不容許另一競爭對手在亞洲崛起。

 他認為,在半導體與地緣戰略的雙重影響下,儘管川普傾向孤立主義,但政策連續性可能讓美國選擇維繫對台支持。然而,他警告,川普政府令人捉摸不定,「矽盾」與亞太盟友體系的地位,也不足以讓台灣完全安心。

 在區域軍力消長上,中國自2022年裴洛西訪台後,以「蟒蛇戰略」逐步升高軍演強度,展現跨越台灣海峽的能力。相對之下,台灣正增加國防預算占比至GDP3%,並投資不對稱防禦以回應美方壓力。但克萊布崔提醒,兩岸軍事差距仍在擴大,台灣如同「在下行的手扶梯往上跑」,投入大量資源才能勉強維持現狀,遑論提升整體軍力。(相關新聞刊A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