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抓住小草的心 誰掌握天下
社論/後罷免時代新政局系列五

大罷免風光落幕,藍白合儼然成為主流思維。但深入思考,藍白是否合流,終究是戰術性的短期問題,真正值得追問的是,台灣政治光譜中逐漸浮現的「白色力量」究竟代表什麼?民眾黨作為白色力量的載體,能否擺脫台灣第三黨宿命,開創一條獨立的道路?或如時代力量、親民黨般迷失於既有政治版圖中,淪為大黨的附庸?
無色覺醒 不被藍綠綁架
白色力量的本質,其實是一種「無色覺醒」。它拒絕被藍綠情緒綁架,不願淪為意識形態的俘虜,而是強調理性、務實、專業與效率,尤其在兩岸之間不反中,願意交流溝通。這也是民眾黨在2024總統與立委選舉中,能在青年族群與高學歷中產階層獲得支持的關鍵,相較於國民黨的僵化、民進黨的傲慢,民眾黨成功塑造了「第三條道路」的想像。這次大罷免投票,「無色覺醒」的意義更明顯。
然而,這條道路並不平坦,民眾黨是一人政黨,隨著柯文哲入獄日久,黨內核心領導真空問題浮上檯面,顯得暗潮洶湧。就算他出獄,官司纏身還有能力領導民眾黨嗎?黃國昌暫代黨主席,但他跨越政黨光譜的劇烈轉向,很難擺脫社會對其表態只是權謀操作的質疑,如今又急切想要參選新北市長,急功近利的作風,能否說服支持者相信其價值的一貫性?
更棘手的是藍白之間的互動。大罷免提供了藍白合的契機,但這種合作更像交易,而非整合。小草之所以願意支持國民黨,是因為柯文哲遭到司法迫害,使小草們站出來教訓民進黨。賴清德反民主心態畢露、民進黨獨攬行政、司法、監察權搞民主獨裁仍有不足,還企圖收攬立法權,更讓年輕族群看不下去。國民黨如果看不透小草站出來的原因,而沾沾自喜以為藍白合2028就可以打勝仗,這是昧於事實,必將失敗。
從大罷免投票結果可以看見台灣民意的變化。館長陳之漢引領風潮,放棄「抗中保台」,高喊「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展現台灣社會的中華認同,民進黨過度操作「抗中」,引起非深綠選民的不耐與憤怒。他們不滿民進黨兩岸政策操作失靈,將危及台灣的安定與繁榮。這股情緒反映出,非綠選民正在尋找新的認同對象。
綠盤穩固 藍白合變數多
問題在於,民眾黨能否承接這股力量,還是會被自己的矛盾消耗殆盡?柯文哲的投機性格很難讓人信賴,一旦內部權力競爭表面化,民眾黨隨時可能淪為煙霧,一觸即散。過去10年,國民黨支持者明顯老化,年輕、中產的非綠選民流向民眾黨,從表象觀察,藍白合確實是國民黨重返執政無二的選擇,但藍白合變數太多、太大。與其寄望藍白合不如改變形象,思考如何吸引年輕人與中產階層支持。
對民眾黨而言,真正的挑戰是如何維持無色的能量。無色能量在於理性與清新,一旦被政客算計滲透,便會失去吸引力。民眾黨必須回答三個核心問題:第一,如何建立制度化的組織,讓黨不再依賴個人魅力?第二,如何提出讓選民有感、務實而理性的政策,而不只是口號?第三,如何在兩岸與國際議題上,擺脫空洞的口舌之爭,提出既行得通又能獲得多數選民支持的戰略?
賴政府執政第二年就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機」,支持度與滿意度雙雙遽落,主要原因在賴總統偏聽、固執,過度自信,決策圈太小,民進黨勢弱卻激進,政府政策與黨的策略過度偏激,引起社會動盪。大罷免投票結果證明,台灣多數民意反對激進,希望安定。但國民黨與民眾黨不要忽略,民進黨再不濟,823仍開出將近3成5支持票,可見其基本盤的穩固,千萬不要誤判民進黨將崩潰。
白色力量是一種價值,象徵著一群人放下藍綠定見,用理性與科學去檢驗政策,要求回到「讓人民過好日子」的政治初衷。民眾黨可能式微,白色力量不會消失,誰抓住小草的心,誰能掌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