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陳祐誠/台北報導

立院促禁帶手機、限駕4小時

駕駛分心 雙鐵人禍頻頻

image
駕駛分心致雙鐵人禍頻頻,立法院法制局研究報告建議禁止私人電子產品進駕駛室、排班不超過4小時。(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台鐵與高鐵事故頻傳,多數被歸因於人為疏失,突顯司機員專注力對行車安全的重要性。立法院法制局研究報告指出,司機員身心狀態與駕駛環境息息相關,過度疲勞、分心或網路成癮都可能造成安全隱患,建議禁止私人電子產品進駕駛室、排班不超過4小時等。

 立院報告分析,台鐵自2024年底,5個月發生7起調車事故;4月份高鐵發生列車在板橋站過站未停;高雄輕軌今年也出現過站未停、倒車回站的狀況。2018年普悠瑪翻覆事故顯示,司機分心排故障、未減速與關閉自動保護系統是釀災主因,另長班次、夜間勤務、駕駛室噪音震動,甚至個人心理狀況,都會影響司機員專注力與判斷。

 該報告比較各國安全管理系統(SMS),發現台鐵在疲勞管理、稽核與訓練上仍落後。歐盟、美國、日本均強調以PDCA循環精進安全機制,並將疲勞、藥物及精神狀態納入全面管理,台灣制度有待補強。

 法制局建議3大方向,禁止司機員在行車期間攜帶非公務電子產品進入駕駛室;運用AI與虛擬實境設計模擬訓練,定期考核專注力與應變反應;落實疲勞管理,將連續駕駛時數限制在4小時內,並調整排班制度。

 台鐵企業工會理事長童世哲認為,從實務上來看,排班想在4小時以內非常困難,每趟班次出發值勤,中途未必能有車班或司機能銜接。而禁止司機帶手機執勤,恐怕也難執行,若該建議要形成政策,一定要經過充分討論。

 台鐵公司說明,目前已有相關規定,司機員於乘務中非關公務情況下使用3C產品,將給予記1大過處分;以上規定有形成相當嚇阻作用,但確實也發現少數人員於停靠站或交會待避時,仍會有衝動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