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t能否玩得比CUBE更有哏?
自選權益或自找麻煩

痛失好市多發卡權後,國泰世華2021年推出權益可天天自主切換的CUBE卡,挾270萬張好市多聯名卡的底氣,加上當時僅此一家,成為市場典範。不過4年過去了,難免面臨持卡人切換切到疲乏的困境,台新在此時進場,Richart卡能否玩得比CUBE更有哏,決定整併成效。
國泰世華當年推CUBE卡,其實是退無可退的選擇,當時占國泰世華三分之一卡量的好市多聯名卡「換人發」,這些卡友總得想辦法安置,於是把所有資源砸在CUBE卡上,精準行銷加上預算夠多,更重要的是沒有競爭者,讓CUBE卡成為權益自選,也是自家第一品牌。
CUBE卡剛推出時標榜三大權益自選,表面上看起來不多,但卻是很有記憶點的作法。不過產品久了總是要有點新意,後來加上由銀行幫你挑的「集精選」,另外還有好薪情、慶生月、來支付、童樂匯等短期方案,除了嘗試開拓新的客群,當然也是在刷新鮮感。
權益天天自選其實是種美好的想像,但除了非常精打細算的持卡人,時間一久,就會變成懶得切換,不想要「自找麻煩」,這是人之常情,國泰世華後來以大數據挑選所設計的「集精選」,也是投懶得選的懶人所好,這是權益自選卡早晚要面對的發展困境。
台新銀行這次整併五張卡,一口氣推出七大權益方案,看似洋洋灑灑,但真要你記還記不太起來,相較於雙狗卡發卡近10年,網購、旅遊兩大訴求非常清楚,也有堅定的使用者,合併後的最大衝擊,就是持卡人要從認卡,變成要記得切換權益,是最殘忍的考驗。
想像一個場景,過往只要旅遊消費,腦中就會閃過「刷FlyGo卡就對了」的印象,即便權益有刪有減,也沒時間弄懂,但那就是「旅遊卡首選」,整合之後,要先切換權益才能享有優惠,切來切去一定會切到忘記,FlyGo長期累積的產品記憶度,也就會慢慢褪去。
若仿國泰世華的「短打」作法,針對指定特店加碼回饋,就會更複雜,對於已經要「七選一」的持卡人,將形成資訊負擔。不計較的,可能就不切換,到頭來「一方案到底」,有能力計較的,可能斷開用了快10年的雙狗卡,選擇離開,或乾脆投向CUBE卡的懷抱。
台新選擇整併雙狗卡,或許是基於單卡維繫成本過高的考量,但若只是為併而併,沒有辦法超越CUBE卡,將適得其反。畢竟這兩張「門面卡」要聲量有聲量、要卡量有卡量,都非一朝一夕可成就,整併後若狗主出走,反而得花更多資源協尋狗主,未必比較划算。
不可諱言,國泰世華CUBE卡的成功,會成為台新Richart打造「CUBE 2.0」的假想敵,但兩者最大不同是,首批CUBE卡友是沒得選,被迫適用新制,雙狗卡的持卡人卻不是,這反彈力道不可輕忽,台新必須想辦法玩得更有哏,讓持卡人覺得改得好,才能超越CUBE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