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食品將免抽檢 消基會憂心
遭批決策草率 食藥署稱台人吃得開心

日本福島核災事件後歷經14年,衛福部食藥署近日預告,將福島五縣食品回歸一般管理,意即全面取消邊境逐批查驗和「雙證」制度,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台灣人對日本食品不陌生,去年有600多萬國人赴日旅遊,在當地也吃得開心」。消基會指出,決策過於草率也忽略潛在風險,輻射物質可累積、半衰期長達30年等問題,無法保證長期累積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台灣2011年曾禁止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及千葉五縣食品進口,不過近年兩度放寬,最近一次為去年9月解除部分產品輸入管制,但仍須檢附產地證明與輻射檢測報告,且須在邊境逐批查驗。時隔1年,食藥署擬再度鬆綁,8月29日預告廢止「停止輸入查驗之日本食品品項別及其生產製造地區」草案,回歸源頭管理及邊境管制。
姜至剛說明,本次預告重點在於回歸食品的正常管理,不再逐批查驗及雙證制度,都會回歸一般的邊境食品抽驗。預告期為60天,待綜整意見後公告上路。不過,針對日本厚生勞動省規範的限制流通品項,也就是日本境內不能流通的品項,例如福島縣福島市的栽培香菇、茨城縣日立市的野生漉油菜等,不會進口到台灣。
食藥署統計,14年來在邊境檢驗26.3萬餘批次,檢測結果均符合我國標準及日本標準,不合格率為0。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全世界逐漸認可日本食品安全已達「可忽略風險」的程度,並陸續恢復常態管理,僅剩大陸、韓國、俄羅斯有特殊管理措施。
消基會祕書長陳雅萍表示,政府以過去十餘年福島食品檢驗合格為由放寬管制,決策過於草率也忽略潛在風險,尤其是過往其實也有零星檢出案件,但由於未超標就視為「安全」,完全忽略輻射物質可累積、半衰期長達30年等問題,即便短期內看似安全,但無法保證長期累積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陳雅萍提到,站在消基會立場仍認為不該輕易開放,即便要開放也應有相對應的配套措施,尤其是溯源部分應堅守底線,倘若真發生問題,消費者將難以追責、無法保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