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陳柏廷/新聞分析

民進黨放棄話語權 民眾赴陸活動何錯

image
大陸解放軍在北京軍營進行訓練,為9月3日舉行的紀念日本二戰投降80周年閱兵式做準備。(美聯社)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當對岸大張旗鼓紀念的同時,台灣內部對於如何詮釋、甚至紀念這場戰役,卻存在巨大分歧。從賴清德總統紀念歐戰、我駐日大使獲邀參加廣島、長崎的和平紀念,到洪秀柱乃至一般民眾赴陸參與中共閱兵,這些看似相互扞格的背後,折射出中華民國在抗戰勝利80年後的「失語」狀態。

 對中華民國來說,紀念抗戰勝利天經地義,但民進黨政府為切割兩岸的歷史關聯,試圖以一個「更大的民主/獨裁」的全球框架,來淡化中華民國對日抗戰的事實。在此脈絡下,賴總統紀念歐戰、派員出席廣島、長崎的和平紀念活動,似乎就順理成章,反而洪秀柱等人欲出席中共閱兵,就顯得荒誕。

 歷史,從來都是贏者的歷史。執政的民進黨確實有權可以如此詮釋抗戰勝利80年的歷史經緯,但卻很難自圓其說。以賴總統紀念歐戰的舉措為例,歐洲戰場的勝利基本上與台灣沒關係,但只要翻翻中華民國抗戰史,看到孫立人將軍率遠征軍入緬征戰,從日軍手中解救數千名英軍與英國民眾,或許可以說,歐戰與國軍抗戰並非全然八竿子打不著。

 換言之,刻意切割中華民國的存在,才是導致賴總統紀念歐戰真正「荒謬」的所在。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李逸洋出席日本的原爆紀念;沒有中華民國「受害者也是勝利者的角色」,也就無從感受與反省原爆的殘酷。

 而洪秀柱或一般台灣民眾參加中共閱兵,如果像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所言,有那麼一點「是非不分」,那也是因為民進黨政府把對日抗戰的詮釋權,拱手讓給北京,也才使得台灣民眾紀念抗日的活動成了「被統戰」。

 其實問題很簡單,抗戰勝利70周年時,馬政府辦了很多紀念活動,讓民眾可以一起參與並緬懷先烈,但抗戰勝利80周年,既然賴政府自動放棄抗日話語權,不願意提及抗戰,也不擴大紀念,民眾赴陸參加活動又何罪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