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籲漲工資、凍電價、推核電
核三延役應研商可行性 環境部:不宜以緩徵碳費 當減緩關稅衝擊中小企業的對策

工總2日公布2025年度白皮書,對於9月檢討最低工資與電價,工總理事長潘俊榮持不同看法,他表示,物價波動,須考慮勞工生活需求,最低工資如合理調整,企業不宜反對。反觀電價,他則建議一定不能漲。工總白皮書中並建議,核三延役公投結束後,政府應盡速推動核電廠完成安檢,研商延役併聯供電可行性,在安全無虞前提下重啟核電。
潘俊榮表示,現在國際情勢、匯率、對等關稅等問題,對傳統產業衝擊相當大,業界此時會與政府站在一起拚經濟,這是個重要的課題。
最低工資部分,潘俊榮認為,隨物價波動、台灣大環境不佳,調整工資,企業家多能承受得起,不調整,員工很難生活。潘俊榮說,企業不能談到調工資就反對,相信這部分全國是有共識的,如是合理調整,企業不能夠說不調。
對於電價,潘俊榮的態度是一定不能漲,他強調,電價與民生生活息息相關,像是賣麵的、路邊攤都要承擔電價,因此政府一定要想辦法,不調漲電價,予以補貼,別讓台電背這麼重的包袱。
隨著AI產業及應用蓬勃發展,對台電電力需求持續增長,工總表示,立法院《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6條修正通過,核電機組換發運轉執照,有效期間可以延長20年,加上核三延役公投結果,顯示民眾不排斥核電,政府應盡速推動核電廠完成安檢,邀集各界研商延役併聯供電可行性,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重啟核電。產業電價多次調漲後,產業電價早已超過台電售電成本,建議電價調整應該與整體的能源政策同步規畫。另外,因應高額關稅帶來的嚴峻挑戰,工總也建議緩徵碳費2年。
環境部指出,我國碳費制度以減量為目的,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可適用每公噸100元或50元的優惠費率,如屬於高碳洩漏風險事業,還有0.2的係數折扣。而明年繳交碳費企業約252家,其中僅7家是中小企業,不應將碳費緩徵作為中小企業因應關稅衝擊的做法。
環境部表示,經統計,已收到430廠自主減量計畫,占收費對象9成以上,其中更有67廠、約16%申請較嚴格指定減量目標,顯見碳費制度已驅動產業減碳力道。此外,為了因應關稅帶來衝擊,也將此因素納入認定為高碳洩漏風險事業的條件,目前正與經濟部研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