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力崛起 學者:美在亞洲角色應轉變
美軍優勢逐步削弱

中共3日舉行大規模閱兵,展示大量武器,美國《外交政策》期刊指出,此次閱兵象徵著區域軍事平衡出現不可逆轉的變化,中國已在軍事領域領先全球。過去數十年有利美國的優勢正逐步削弱,華府的亞洲戰略應從「主導當地軍事」轉變為「協助其他盟友的配角」。分析認為,北京軍事擴張雖具全球象徵,實際上仍以鞏固區域優勢為主,這代表台灣面臨的壓力將持續升高。
文章指出,外界長期將中國技術成就歸因於模仿西方與政府補貼,如今這說法已不成立。中國在人工智慧、無人機等領域的突破,都處於全球技術前沿,此次閱兵更顯示,中國正邁向自主研發的軍工體系,並逐步具備遠程部署能力,但各種跡象顯示,中國戰略重心仍集中於周邊地區。
分析認為,北京軍事擴張,代表台灣面臨的壓力持續升高。《外交政策》援引《國際安全》期刊論文警告,美軍駐日與駐關島空軍基地若遭中國飛彈攻擊,可能在1個月內損失45%兵力。論文作者尼安德森與普雷斯補充,此一推演僅計算陸基飛彈,未將中國海空力量納入,實際風險或更嚴峻。
《國際安全》期刊的結論直指,區域軍力平衡已顯著傾向中國,美國必須重新思考在東亞的軍事角色。該文提出三條路徑:其一,持續強化基地與飛彈防禦,但代價高昂且具核風險;其二,轉向潛艇與遠程轟炸機等低存在感力量,不過效果存疑;其三,從主導者轉為輔助性軍事實體,將主導權交由區域盟友。然而,這可能引起中國影響力進一步擴張與區域核擴散風險。
文末總結,美國在東亞軍事扮演核心角色,但其部署方式卻注定走向失敗,在軍備競賽傾向中國的時刻,美國必須在軍事和外交都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