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王嘉源/綜合報導

陸秀軍武肌肉 澳專家:恐仍受挫

以俄烏戰爭的不對稱作戰為例

image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總監休布瑞吉3日在《澳洲金融評論報》撰文指出,中國在九三閱兵大秀軍武肌肉,但軍隊即便再龐大、裝備再精良,也可能在戰場上遇挫。(中新社)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總監休布瑞吉3日在《澳洲金融評論報》撰文指出,中國在九三閱兵大秀軍武肌肉,但軍隊即便再龐大、裝備再精良,也可能在戰場上遇挫。中共當年之能夠贏得國共內戰,便是仰仗游擊與叛亂戰術,亦即現今所謂的「不對稱作戰」。

 休布瑞吉認為,中國極力在塑造一種敘事:就像二戰時共產黨打敗日本一樣,中國與出席閱兵的盟友也將在現代衝突中取勝。然而,這項論述存在致命的缺陷,大部分與事實不符,因為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中,承擔最激烈戰鬥的是國民黨軍隊(國軍),毛澤東的部隊(紅軍)則保留實力,等待國軍被削弱後再打內戰。

 休布瑞吉還特別提到,共產黨部隊最終打贏國共內戰,靠的不只是正規部隊,也仰仗游擊與叛亂戰術,亦即現今所謂的「不對稱作戰」。換言之,中共在1949年取得勝利,並不是靠常規軍事力量。

 除了中共自身經歷之外,俄烏戰爭也可提供教訓。如同俄羅斯總統普丁已經曉得的,軍隊即便再龐大、裝備更精良,若是對手具有能力、勇氣及創新精神,也拒絕認輸或以敵人偏好的方式作戰,它就可能在戰場上付出慘痛代價。

 休布瑞吉表示,像烏克蘭一樣,台灣擁有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其技術能力在承平時期非常寶貴,在戰爭時期也至關重要。烏克蘭已經證明,若能快速開發及生產以商業數位技術為基礎的武器,這些武器所創造出來的軍事力量,可為較弱小的防衛軍帶來決定性優勢。

 他指出,台灣堪稱全球數位科技的知識專業中心,亦是能力很強的高科技製造中心,而台灣人民珍惜自由,也了解若被隔鄰的威權政權管治,將會失去什麼。台灣具備的這些能力與社會特徵,在戰時可以轉化為軍事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