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張延廷

閱兵威懾 中美保持核武恐怖平衡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中共九三閱兵甫落幕,這場軍武大戲在軍備展示的樣態上實屬空前,在「黨指揮槍」的體制運行下,大陸閱兵不可能和當下的中共政治脫節。閱兵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決定在半年內達成各軍種代表單位參與閱兵,凸顯習仍操控中央軍委實權。

 此次閱兵的主題標榜「抗戰勝利80周年」,對內部和港、澳宣示中共政權繼承國民政府的正當性,另方面對國際傳播中共主導對日抗戰,甚至對二戰太平洋戰爭整個中、印、緬戰區的貢獻,這種重複強調歷史定位的策略,對年輕世代日積月累的認知顛覆效果會更大於軍備本身的威懾。

 中共至今仍不是全球主要軍備輸出國,其大多數號稱「自製」的單項主戰裝備仍然以「構型改良」加「系統整合」的軍備工程推陳出新,例如殲-15T艦載機即是在舊版的殲-15上進行起降設備的更新,以配合未來福建艦「電磁彈射」的基本需要。

 至於殲-20、殲-35系列從原型機問世至今也已將近15年以上,在構型發展的邏輯上,還不如日前在印巴衝突中嶄露頭角的殲-10CE呈現多樣變化,這點說明中共的軍備研發仍是以自用為主要考量,要能刺激單一型號軍備的系列衍生,只有靠不斷拓展的外銷市場結合「客製化」需要方能實現,但中共想要和俄羅斯競爭國際軍備市場何其容易!若以此推測,中共在習任內仍將秉持「防禦性的國防」政策。

 由此次閱兵甚至可推測,中共藉無人僚機對人工智慧賦能的「可回收」和「消耗性」CCA將如何補充日益減少的第四代、第四代半代和第五代飛機機隊,以對抗美國龐大的海空力量。

 閱兵重點還關注了CCA的後勤支援問題,反制美國部署在第一島鏈的前緣基地。「分散式」CCA態勢將使美國難以「發現、定位和追蹤」在反介入/區域拒止保護傘內產生「決定性戰鬥力」的飛機,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掌控衝突的時機和節奏」。

 其次,外界關注中共改制二砲為「火箭軍」以降的建軍成果,經歷軍內反腐肅貪等重要舉措,仍可在短短一、兩年內重塑中共「大國」核威懾能力,和美國保持核武「恐怖平衡」。尤其是在跨洲際打擊的東風-41分導式彈頭飛彈,以及巨浪-3潛射洲際彈道飛彈,等於宣稱中共已經具備和美國「義勇兵」改良型同級的1萬4千公里以上核打擊能力,然而這些公開展示的軍備都是已經部署在戰備值班的裝備。

 另外,像是極音速飛彈,甚至可從地球軌道衛星發射的其他定向能武器,這些軍事高科技的研發成果不可能在單一閱兵中展示,只能在未來大陸周邊地區的局部對抗中推測。(作者為前空軍中將副司令、國立清華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