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休息站匝道 運安會:與竣工圖不符
啟用3年14事故 釀5死22傷

國道1號楊梅休息站匝道1月25日發生4死4傷自撞火燒車事故,運安會公布事實資料報告指出,該站啟用3年多發生14件事故,比對發現匝道轉彎半徑與竣工圖不符,較設計更彎,且連續匝道鼻端距離不足。高公局回應,轉彎半徑已高於一般匝道,高架與平面車道分流,不會有鼻端距離過短難換車道問題。
報告指出,車輛事件資料紀錄器已送韓國原廠解讀,尚難確認是否開啟輔助駕駛,經檢視國1五楊高架南向終點至楊梅休息站出口匯入主線終點,長約1.5公里,交通動線複雜,該站2021年底啟用至今年5月,入口匝道附近發生14件事故,釀5死22傷,其中5件有開輔助駕駛,有11件皆撞分隔島兩側或鼻端。
運安會確認事故路段現況是否符合法規與設計規範,匝道線型部分,依竣工圖71K+226至262路段轉彎半徑為1000公尺,但比對現況,該路段自71K+240至276間,轉彎半徑介於350至850公尺。
另楊梅休息站穿越性匝道內外兩側分隔島間鼻端距離為33公尺,但依規定連續匝道鼻端最小距離在速限60公里的容許最小值為90公尺。
高公局說明,轉彎半徑若較小代表彎道愈急,車輛離心力愈大,但此路段以1000公尺為轉彎半徑,較一般半徑120公尺大8倍,已達免設緩和曲線標準,離心力以車輛摩擦力就能抵抗,施工會隨環境調整,運安會指的半徑850公尺也遠大於120公尺,竣工圖可能未同步調整。
高公局提到,楊梅休息站僅服務高架車流,禁止平面車流外切至休息站,外側2車道已利用標線標誌提前告知駕駛各車道前往地點,且規範算法與實際距離不同,該區鼻端間距為181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