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照進電影現實 值得記憶的2025
影像聚焦/專欄

2025年是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也是國父孫中山逝世100周年,總統蔣中正逝世5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打年初開始中國大陸的影視界就開始在這個節點上推動對歷史做回顧與省思,到了暑期大閱兵的前後,有關對抗戰回顧,與對歷史文化再思考的影視作品紛紛出籠: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南京照相館》,延伸里斯本丸沉沒事件的《東極島》,營救飛虎隊員的《營救飛虎》,以及紀念918這個日子而登場的《731》,都以抗戰為主題,本著人道主義,或人溺己溺精神,在在提醒觀眾,中國是經過如何慘烈的侵略戰爭重新站了起來。這些影視作品輔以現實中九三大閱兵的軍力,強力宣示「人不可以再犯我」追求和平的底氣。
除了拍抗戰電影外,中國顯然也在推歷史文化工程。暑期推出的《長安的荔枝》重塑了唐朝的生活風貌,動畫《浪浪山小妖怪》對西遊記老故事也發揮想像。突然之間,中國的老東西不再老套,歷史不再離大家太遙遠,新的作品注入了現代精神,讓人物的言語行為都變得令人理解與認同。在這一股影視的帶領下,現實生活中乃出現非常多著漢服在景區打卡的年輕人,與以往一昧追求西式服裝和流行文化的現象,形成強烈的對比。
《長安的荔枝》是另外一部以小人物為視角的電影。著名小說家馬伯庸擅長用現代的觀念,將古代描述得活靈活現。大唐天保年間,長安一個小吏被發配不可能的任務,要他在短時間內將新鮮的荔枝送到五千里外楊貴妃的身邊。小人物是典型的背鍋俠,官場中一層剝削一層甩鍋的制度,讓小官吏疲憊不堪。任務達不成要殺頭,絞盡腦汁努力以赴,任務達成功勞卻被別人攔胡,這就是小人物辛酸史。許多人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現代職場,尤其物流體制中的生存與掙扎;更多人在這個送荔枝的小吏身上,看到了當今外賣小弟的艱難。長安的荔枝看似千年之古,卻道盡當代之難。
暑期的大黑馬卻是一部動畫,它也是聚焦在一群小人物上,哦,不是小人物,是小妖怪。《浪浪山小妖怪》改自一部短片,一群生無可戀的小妖怪,走投無路之際,乾脆假扮西遊記的唐僧悟空等去西天取經,整個過程就像描述成長的磨難,小妖怪之中有拚命也進不了體制的底層,有謹小慎微走後門也無法進階的小嘍囉,有社恐的、有話癆的,有點像《綠野仙蹤》那一群獅子錫人稻草人,掙扎前行,最後奮力一擊,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電影擊中了年輕人的軟肋,引起巨大的共鳴。裡面幽默感十足,致敬周星馳,致敬他們成長看的上海美術電影廠的卡通動畫,充滿了懷舊情懷。
歷史也可能轉一個面貌深埋在敘事下面。今年香港與大陸合拍的《捕風捉影》是港片復興的另外一個指標,去年的《九龍城寨》、《破‧地獄》讓大家覺得熟悉好看的港片回來了。這一次的《捕風捉影》將兩位老將成龍與梁家輝,配上一群新的大陸年輕武林高手,雖然翻自舊片《跟蹤》,但配上新的AI技術和天眼裝置,步步驚魂,高潮迭起,一氣呵成,打得過癮,尤其梁家輝的演技到了天花板,絕對是暑期最好看的商業片。香港類型片往往有深意,作為夾在中英台之間的政治體,香港片一向善於自喻為孤兒,此次兩個正邪父親,兩種正邪孤兒,讓人在看得過癮之餘,浮想聯翩。香港類型電影升級,借重了兩邊的優勢,成就了香港類型電影的傳承。
2025年,是值得記憶的一年,從主題到形式,從歷史的回顧和傳承,它都標示了一個轉捩點。(作者為電影監製、北藝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