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洪凱音/台北報導

葉俊顯:台積至少維持5至10年優勢

image
國發會主委葉俊顯期許,以拉近民眾體感的方式來制定政策。(姚志平攝)

 國發會主委葉俊顯上任後,17日首次與媒體面談,從學界到從政,不僅搖身變閣員,還身兼台積電法人董事重要職務;葉俊顯認為,台積電優勢至少可維持5至10年,若要探究成功原因,他歸納五大關鍵,即「TSMC+1」,分別為客戶信任、教育系統、創辦人張忠謀代工政策、工作文化,以及政府對半導體海外投資技術設限。

 台積電主導我國出口、經濟表現,也扮演台股創新高的要角;台積電股價16日以1285元創新高,帶動台股收盤來到2萬5629點,雙雙刷新歷史新高紀錄;葉俊顯認為,台灣比較幸運的是有台積電,尤其國際政經環境動盪,台積電擁有先進製程,推升我國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4.45%。

 葉俊顯認為,「台灣不能沒有台積電,但也不能只有台積電」,除接續「AI新十大建設」與「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政策執行外,扶植新創產業、強化地方創生等,都將是國發會政策規畫重點。

 葉俊顯分享,以前當學者時,在自己辦公室裡做研究、追求小確幸,接任國發會主委17天來,感覺時間不夠用,會盡力完成應盡任務。

 葉俊顯日前跟母親分享經濟成長數據,媽媽卻反問「經濟成長率4.45%能換什麼」?一句問話讓他體驗到,仰賴嚴謹模型算出的經濟數據可能是無感的,背後意涵必須與民眾生活連結才有意義,他舉例,用民眾最常買的銅板美食(如午餐多一片排骨等)來估算,即能將統計數據與民眾生活連結。

 葉俊顯期許未來施政,要用民眾聽得懂的語言來溝通,以拉近民眾體感方式來制定政策;為提升施政體感,葉俊顯表示,現在醫療、農業都追求「精準醫療」、「精準農業」,政府施政有經濟數據當後盾,同樣也要提出「精準政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