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0 江岷欽

台海避戰 不能寄望川普大交易

image
(圖/路透)

 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寫道:有人寧可割下一磅肉,也絕不在交易裡吃虧。川普就是這樣的商人,只是這次標的不是威尼斯街道,而可能是台灣的前途。

 專欄作家卡瓦娜近日在《紐約時報》指出,若要避免台海戰爭,川普最可能採用的辦法是一場「大交易」:美方公開重申不支持台獨、撤回駐台顧問、壓縮台灣國際空間,用以交換北京承諾不設統一時限、暫不武力犯台、降低經濟與軍事威嚇。讀來體面,實則像把民主的軟肋切片包裝,貼上「暫時和平」標籤出售。蕭伯納的諷刺語錄正好應景:「若無法除掉家中的骷髏,不如讓它起舞。」把台灣命運交付於大國交易,就是讓骷髏跳舞。

 美國戰略學者吳若喬在《外交事務》更直白提醒:台海最大風險或許不是北京的武統計畫,而是因為誤判引發「偶發性戰爭」:解放軍機艦頻繁跨越中線,或因雷達誤判、夜間視線不佳、艦艇意外碰撞,甚至飛行員一時魯莽,都可能讓局勢瞬間失控。

 上述這兩種論述疊影後的畫面弔詭至極:白宮會議桌上,商人計算成本與收益;前線雷達螢幕上,誤判與危機共舞。本質上,大交易是把區域安全從價值承諾降級為會計科目,把盟友從共享理念的夥伴降格為報表上的一行支出。評論家孟肯早就冷笑過:「對每一複雜問題,總有一個清楚、簡單而錯誤的答案。」把台海安全簡化為交易式交換,正是那種明快卻致命的答案。

 更荒謬的是,這場交易的籌碼不是台灣自己決定。近日川普高調宣布將與習近平通話,還補一句「兩國關係依然十分堅固!」彷彿推文就是地緣政治的黏合劑。翌日,中國外交部照本宣科:「元首外交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引領作用。」一邊是川普賣力演出,一邊是北京例行背稿,合演一場相互需要的外交喜劇。

 如果把大交易放回現實檢驗,更顯荒唐:台灣的安全由遠方會議桌定價,卻由前線人員承擔後果。AIT近期又釋放曖昧訊號,強調台灣主權維持「地位未定」的靈活空間。這是一場語言遊戲:華府既不完全倒向北京,也不打算把所有牌面亮給台北看,為的正是給交易留下迴旋縫隙。

 馬克‧吐溫曾挖苦道:「謊言有三種:謊言、惡劣的謊言,還有統計數字。」川普正是這種數字戲法的能手。他能把軍援開支、貿易逆差、晶片出口全塞進統計表格,然後高調宣布:放棄台灣是一場「空前完美的交易」。只是在他的表格裡,從來不會有一欄標註「誤判的代價」。

 所以,川普要如何防止台海戰爭?答案或許是:他不會。他唯一防止的,是自己和美國吃虧。即使代價是把台灣當作那一磅肉切下來。這就是黑色的現實:台灣若要免於戰爭,不能寄望商人的良心,而必須寄望於自己的韌性。否則,當歷史再次迴響,我們聽到的將不只是炮火聲,還有莎士比亞舞台上冷冷的笑聲。(作者為世新大學管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