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吳靜君/台北報導

小包裹免稅擬喊卡 三好三壞浮現

image
財政部近期檢討取消陸港澳小額包裹免稅制度。(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近期取消小額包裹免稅制度,引起台灣不小的震撼與話題,財政部近期檢討取消陸港澳進口包裹2000元以下小額免稅制度,並表示如取消,稅收可望增加12.9億元,但也會帶來「三好三壞」的影響。

 財政部詢問相關部會,對取消大陸小額包裹免稅措施看法,陸委會表達國際普遍做法針對所有國家調整進口貨物關稅或強化相關措施,如單方面取消大陸包裹免稅,恐將面臨報復;經濟部則是尊重財政部的決定。

 財政部評估,近年來全球經貿急遽變化,大陸低價貨品結合跨境電商,利用快遞貨物免正式報關與便捷通道等措施,衍生許多問題,也造成經濟與治安威脅。

 近年來自陸港澳三地小額包裹逐年遞減,但占比也高達80多%,以2024年來說,快遞報單數為6327萬件,陸港澳地區則占81.5%,仍相當可觀。

 財政部評估,取消大陸包裹小額免稅措施,「三好」是可望增加稅收,以2024年來說,關稅與營業稅各可減少損失共計12.9億元;陸製商品在台灣市場占一定比率,尤其是消費品、電子商品,取消免稅制度可減輕產業競爭壓力。且若取消免稅,快遞通關數可能減少,將有助減少夾帶毒品與管制物品情形。

 至於「三壞」,首先依據《關稅法》排除免稅規定的特定貨物,如違禁品、管制品、菸、酒及實施關稅配額的農產品,為基於政策目的,對於所有國家無差別實施關稅措施;《貿易法》與《大陸區貿易許可辦法》都是規範貨品輸入管理事項,難以作為取消大陸包裹小額免稅法源。

 其次如每筆快遞貨物都收費,恐增加快遞或報關業者人力成本,若進口人無法及時完稅,就會有貨物遲滯通關、暫存邊境,衍生倉儲費用;及每年都有數百萬民眾享受免稅優惠,陸港澳包裹占8成,貿然取消恐影響民眾生活感受。

 財政部認為,應再關注美中及國際貿易情勢,各國採取的應對措施情形,配合國家的經貿政策,再檢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