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英特爾 可能合開新產品線

消息人士透過外媒爆料,指出在華府、軟銀、輝達入股後帶頭的作用已經發酵,傳出英特爾已跟蘋果開始接觸,也會陸續接觸其他科技大廠,專家認為,是在釋出有互利機會的訊號,未來雙方合作若成真,最可能的是新開試驗性產品線。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指出,19日才發文好奇哪些企業會宣布入主出錢救英特爾,25日就傳出與蘋果洽談的消息,但也提醒,即使有其他大廠的投資,對英特爾的幫助仍局限在產品設計、研發以及銷售,新產品的量產上市還是要靠晶圓製造部門及台積電的努力。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林偉智指出,蘋果現階段仍不可能馬上加入,英特爾應該以擴大市場或者利益共享的方式提供誘因,重點在於創造共同利益,而不是攻擊性競爭,也可以參考與輝達合作的模式,把合作聚焦在互利的IP(智財、專利)或者架構,降低合作的阻力,擴大生態系。
林偉智認為,英特爾已經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並持續朝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有這個傳聞出來,代表英特爾有意,但還未成案,同時也在向其他大型科技公司釋出「你可能會錯過互利機會」的訊號。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指出,公司發展要好或者遇到困難都需要資金,投資只是潤滑公司間彼此的關係,並非掌握最新技術,且產業界時不時就會策略結盟,但戰略的競爭力以及自己的研發能力才是真正的核心因素。
業內專家指出,盤點目前蘋果的產品線,最需改進的是AI功能,但這部分英特爾完全幫不上忙,其他像是MacBook的M系列晶片、iPhone的A系列晶片,甚至是C1通訊晶片,蘋果都已經自行研發,甚至有重新進軍路由器市場的打算。因此英特爾最可能協助蘋果設計電源控制或者其他板載晶片,但這部分又非英特爾的強項,而在代工部分,蘋果也不可能降低台積電代工占比,將部分訂單交由英特爾,讓自己的產品產生不可預期的負面影響,因此假設合作成真,最可能的就是開發新的試驗性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