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林周義/台北報導

留意輕生警訊 家屬朋友記得多關心

image
許多輕生個案在行動之前,早已留下蛛絲馬跡,許多人在社群貼文、訊息或談話中,會不經意留下「道別」的痕跡。(李念庭攝)全國各縣市安心專線1925

 自殺重回國人十大死因,且躍居青少年死因第二位。精神科醫師提醒,許多輕生個案在行動前早已留下蛛絲馬跡,在社群貼文、訊息或談話中會不經意留下「道別」痕跡,例如突然回顧美好時刻,清理物品、交代未來安排,甚至寫下「感謝美好的曾經」、「謝謝你一直以來的照顧」等具總結意味的訊息。

 精神科醫師洪敬倫表示,憂鬱症患者往往有一些心理慣性,像是過度體貼、求助內疚,甚至以幽默或客套語掩蓋心情,其實都是需要家屬、朋友多加留意的警訊。

 當一個人異常地主動告別,或把責任交代得特別完整,家屬要停下來多關心,因為那可能是離世盤算的外顯信號。洪敬倫指出,從小被教育「要懂事」的人,常把旁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堅持著「不讓別人擔心」的體貼,往往在壓力下會更容易沉默不語,連最親近的人也看不出來。

 當一個人總是先用「沒關係」、「我沒事」來表達,很可能代表他已經習慣不表達痛苦,長期會讓危險被忽略,想求助時又會產生深刻的內疚,覺得連自己都照顧不好,還要麻煩別人,此時自殺風險將急遽提升。

 洪敬倫提醒,如果發現身邊的人出現警訊,可以採3步驟。首先,以具體問題開啟對話,例如「最近你好像比較累,是不是睡不好?」這比「你怎麼了?」更容易讓對方開口。

 第二,傾聽對方時,多鼓勵對方表達心情,不要急著回「想太多了」或「別這樣想」,避免否定感受,才能減少孤立感。第三,若狀況持續,最重要的是陪同尋求資源,例如就醫、心理諮商或撥打專線,讓專業介入支持。全國各縣市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