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火升級 全球經濟陷風暴
智庫論壇/專欄

美國總統川普一紙命令,全球兩大經濟體間的關稅戰爭正式進入全新階段,從貿易、科技到稀土資源,戰火全面蔓延。
「這在國際貿易中絕無前例,是北京與其它國家打交道時的道德恥辱。」川普於2025年10月10日在真相社交平台發文,宣布自11月1日起,對中國大陸輸美商品加徵100%關稅,並對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幾小時前,中國大陸亦宣布擴大稀土出口管制,顯示雙方已進入「同步升級」的對抗模式。這場貿易戰已超越傳統經濟博弈,正重塑全球貿易格局與供應鏈秩序,引發各國密切關注。
美中貿易戰在2025年急遽升溫,雙方從關稅擴大到出口管制的全面對抗。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資料,2025年2月至4月間,美國以芬太尼問題、國家安全及貿易失衡為由,對中國大陸商品發動多輪關稅攻勢,4月9日稅率一度提高至125%。涵蓋電子、機械、紡織等多個產業,對雙邊貿易造成直接衝擊。
中國大陸則以稀土反制,宣布對用於先進晶片、NAND閃存、人工智慧軍事用途的稀土材料實施「逐案審批」,並首次將「境外含中國成分的稀土物項」納入管制範圍。此舉不僅是技術反制,更是戰略宣示,顯示北京已將經濟安全全面國安化。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10月主動升級貿易戰,背後不僅是對川普政策的回應,更是內政壓力外化與談判籌碼的預先部署。面對房地產崩盤、青年失業率高與外資撤離等結構性困境,北京藉由對外強硬姿態凝聚民族主義與黨內忠誠,並試圖在11月APEC峰會前掌握談判主導權。
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戰正朝「兩步走」戰略發展。第一步是拉攏其他國家同步加徵關稅,迫使製造業外移;第二步則是對全球普遍加稅,促使產業鏈回流美國本土。
根據美國財政部會議記錄,財政部長貝森特於2月28日鼓勵加拿大與墨西哥配合美方關稅政策,以換取豁免25%關稅。印度鋼鐵部部長亦於2月12日表示,最快半年內對中國大陸鋼鐵產品徵收15%至25%臨時稅。歐洲方面,法國總統馬克宏呼籲美歐聯合加稅,顯示美方正積極構建全球性對中貿易圍堵網絡。
根據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數據,川普宣布加徵100%關稅後,美股中概股全面下挫:阿里巴巴與百度單日暴跌逾8%,京東下跌6.6%,拼多多下跌5.2%。追蹤在美上市中國大陸企業的「iShares MSCI 中國 ETF(MCHI)」同步下跌5.2%,顯示市場對貿易戰升級的高度憂慮。
主要指數亦出現劇烈波動:那斯達克指數單日下跌3.9%,標普500指數下跌3.2%,道瓊工業指數重挫超過1050點,創下2022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VIX恐慌指數飆升至28.4,為2023年銀行危機以來最高水準,反映市場避險情緒急遽升溫。
資金迅速轉向避險資產。黃金現貨價格單日上漲3.1%,突破每盎司2450美元,創歷史新高;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滑至4.02%,顯示資金湧入債市避險;美元指數升至107.8,為2024年11月以來新高;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則貶至7.42元,創下年內新低,反映市場對中國大陸經濟前景的重新評價。
歐洲國家則陷入兩難,德國總理梅爾茨呼籲歐盟應尋求獨立於美中的貿易政策,並強調德國應積極尋找新的貿易夥伴,顯示歐洲正試圖尋找第三條路。
美中貿易戰未來可能呈現三種路徑:一是高關稅長期化,導致中國大陸製造業向上游收縮,專注高附加值產品;二是短期大幅降稅,可能引發積壓訂單出貨潮,但結構性矛盾難解;三是政策反覆搖擺,供應鏈陷入不確定性,企業被迫在越南、印度等地佈局多元化生產線。
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球貿易額仍逆勢成長約5000億美元,但這場貿易戰沒有真正贏家,各國企業需在不斷變化的規則中艱難求存。隨著11月1日新關稅實施日期臨近,全球市場參與者必須強化供應鏈韌性與政策敏感性。(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