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蓋社宅助成家
輿情瞭望

台灣去年9月新生兒還有1萬1792人,今年9月只剩8603人,今年單月足足就少生了3189人。累計1到9月出生數僅8萬1371人,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下降很多,看來今年不但又將創史上最少出生數之紀錄,而且要保住11萬出生數大關,已是賴政府非常艱難的任務了!
經濟學者與媒體認為,從「全民買得起房」到「至少住得起房」,已經成為政府居住正義的最後防線了。然而房地產市場更擔心政府的「租賃專法修正」上路後,若缺乏合情理的配套措施,到時近市地區房租不但將漲至高檔,甚至經濟弱勢年輕人被迫租到更遠、條件更差的地方,更不利於結婚、生子。
2024年在賴清德競選總統期間,「百萬租屋家庭支持計畫」喊得震天響,提出興建25萬戶社會住宅,並持續推動25萬戶包租代管及50萬戶租金補貼,安撫租屋族與年輕族群居住需求,換得選票支持。然而,在政府50萬戶租金補貼下,房屋租金悄然上揚,拿到租金補貼的年輕人租屋負擔不見減輕,但沒拿到租屋補貼的族群反倒成了另類的受害者。
根據住盟統計至114年6月由中央與地方縣市政府提供之社會住宅(指已招租、出租之社會住宅)存量共計3萬2415戶,以113年第3季全國住宅總量943萬6751戶計算,台灣社會住宅存量比率為0.34%。如果政府提供的社會住宅量能不足的話,光以囤屋稅、租金補貼、租賃專法等,將難以撼動高房價和高房租。
「租期保障最短3年」、「限制租金漲幅」、「禁止房東阻擋遷戶籍及申請租金補貼」、「免費法扶處理租屋糾紛」,內政部要修立的「租賃專法」似乎站在租屋族這邊,要求房東配合政府做到照顧租屋客權益。然而政府若無法提列出更完善的配套措施且同時有保障房東權益的機制,日後勢必會降低擁房者的出租意願,到時出租的房源一縮減,再好的「租賃專法」,都抵不過因缺房源而須提高租金的事實。
在租屋房源的供需失衡下,真若房東喊出初次房租先漲價30%時,「租賃專法」反倒會激起更大的民怨與社會亂象。因此,唯有政府廣蓋社會住宅,只有政府手中握有充分社會住宅的數量,才能讓買不起房的租屋年輕人獲得真正的住屋保障,進而促進年輕人的婚育,有效減緩台灣的少子化。(作者為空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