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吃緊 智慧路燈進展緩慢
一個人顧7500盞 北市公園處將持續招考

北市府近年來力推智慧城市,各項硬體設施都朝智慧化汰換。不過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王欣儀質疑,市府推動「智慧路燈」進展緩慢,損壞後仍長期仰賴市民或里長通報,停留在「人工巡查、被動報修」舊模式。且台北市有超過18萬盞的路燈,目前僅靠20多人維護,「一個人顧7500盞怎麼可能顧得來?」公園處表示,智慧路燈優先設置於巡查不易地點,人力部分也會持續招考。
王欣儀表示,前市長柯文哲時代規畫北市轄下路燈全數改為智慧路燈,除可依時間與周邊環境調整亮度,有損壞也會自動回報。原預計於2021年全面裝設,但推動至今進度緩慢,全市18萬盞路燈僅只有約5000盞改為智慧路燈。
王欣儀質疑,全市路燈巡視與修繕管理員編制有34位,實際在職的僅24位,等於是全北市18萬盞路燈要靠24人維護,1人平均顧7500盞「怎麼可能顧得過來?」
她直言,日前民眾陳情北投區洲美蜆仔港公園及文山區久康街,都曾發生路燈長期不亮或通報維修後延宕多日的情況。且據統計,今年截至9月30日止,北市路燈「超過7天才修好」占比近7%,相較於2024年的6%、2023年的1%都有所增加,恐與人力缺乏有關。
公園處長藍舒凣坦言,因中央尚未針對路燈照度訂出標準,暫無法設置調控亮度功能。遠端監控、自動回報功能雖可運作,但因公用網路訊號不穩,無法即時回報故障。
公園處說明,目前計畫設置智慧路燈的地點,以高架道路、河濱公園、山區道路等巡查不易地點優先,預計增設1萬盞。後續若技術提升、價格降低及通訊品質提升,會再研議增設。
公園處說,「超過7天才修好」案件與總故障案件占比實為6.95%,明年起將全面更新設備。路燈工程隊人力不足部分,則會持續委託勞動局就業服務處招考,也考慮擴大委由維護廠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