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吉佛畫展 彩筆新風華嚴境
獨特膠彩創作 11月22日中國時報大樓展出
在城市喧囂與資訊洪流中,佛教藝術常常扮演心靈安頓的角色。今年冬日,一場兼具莊嚴與當代氣息的佛畫展,將於台北萬華展開。由中國時報主辦、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協辦的「華藏嚴飾:陳俊吉教授當代膠彩佛畫創作展」,自11月22日至12月1日在中國時報大樓二樓中庭展出,呈現陳俊吉教授近年來的代表性作品。
展名「華藏嚴飾」源於《華嚴經》,意在傳達佛國莊嚴與宇宙圓融的境界;副標「華嚴意境,彩筆新風」則點出展覽旨趣:既承襲東方佛畫的嚴謹與典雅,又融入當代藝術的思維與語彙。
現任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副教授兼主任的陳俊吉,長年專注於膠彩佛畫的研究與創作。膠彩佛畫比工筆佛畫工序更加繁複,技法表現也較多元,通常需要數倍的時間方可完成,因此他認為,佛畫創作並不僅是技法的展現,更是一種修行,每一個環節都在提醒自己要專注、要清淨。
東亞禪境與細膩筆觸結合
臺灣膠彩畫傳承自日本岩彩與中國壁畫技法,利用礦石粉末與膠質堆疊色層,成就出獨特的沉著與色彩感。陳俊吉在這傳統基礎上發展出個人風格,將以花草植物組合成佛身輪廓,呈現出似像非像的佛陀法身,具有當代藝術與裝飾藝術品味,而自身對於佛理的深厚及對顏色的敏銳,凸顯出東亞美學的禪境與細膩筆觸結合,畫面既嚴謹又靈動。他的作品往往在莊嚴中流露柔和光影,讓觀者不只看見佛像,更能感受到內心的安定。
透過層層礦石色粉的堆疊,以及顏料、金粉光影折射下的變化,使畫面呈現出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轉變,當觀者步入展場,彷彿置身於「華藏世界」,心如工畫師,作品跟觀者產生互動,每一幅作品都是一個入口,引人進入心靈的深層。
因此,本次展雖是陳教授在2025年個人展,卻也被視為一種「示範」。它不僅呈現了藝術家的個人風格,更向後輩與觀者展示佛畫作為一門當代藝術可能性,如何在傳統中延續生命力,在現代中展開新意境,也展現東方美學的獨特韻味。
開幕茶會安排小型拍賣
展覽於11月22日下午兩點舉行開幕茶會。值得一提的是,現場特別安排了小型拍賣會,釋出十幅作品8F的膠彩荷花作品,以超優惠典藏價供藏家競標。主辦單位表示,此舉意在鼓勵收藏風氣,讓更多人能將佛畫帶入生活,使藝術成為日常陪伴,而非遙不可及的奢侈品。「收藏不是占有,而是與作品的心靈契合」。陳俊吉強調,荷花清淨志本能在日常空間中陪伴人心,其價值遠超越物質本身。
「華藏嚴飾」展期雖僅十日,卻凝聚了陳俊吉教授多年來對佛畫藝術的體悟。於冬日的艋舺街區,這場展覽不僅為城市增添一抹莊嚴靜美,也邀請人們在佛畫的光影中,尋回心中的安定與光明。



-1637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