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換休兵 紐時:回到貿易戰前
美媒示警 國安及貿易平衡爭端仍未解
外界預期川習會後美中雙方會宣布暫時緩和的貿易協議。中方可能恢復採購美國黃豆並延後稀土出口限制,美方則暫緩加徵關稅。然而,《紐約時報》指出,協議僅讓兩國關係回到貿易戰前的原點;另有美媒警告,此舉無助化解國家安全與貿易平衡兩大核心矛盾,僅是短暫的休戰。
《紐時》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證實,原定11月1日生效的對中國產品的100%關稅已取消,中方同意稀土許可制延後一年,並同時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美國農業部長羅琳斯也在社群平台上稱黃豆採購為「大消息」,認為有助重新平衡市場,帶來美國農民多年的繁榮。
不過報導直言,上述成果不過是讓美中關係返回「今年貿易戰之前的狀態」。另有批評稱,由於中國暫停進口黃豆是對華府高關稅的反制,川普此舉相當於「解決自己製造的危機」。川普「以升級求降級」策略最終被證明失敗,雙方雖可傷害彼此,結果卻只是讓企業市占率同步下滑。
喬治城大學教授梅迪羅斯則指出,中國如今比川普第一任期時更了解華府作風,也更懂得報復,但這種互動反而讓局勢不穩定,難以長期維持任何休戰期。
有美媒報導,美中談判代表已為川習會準備一系列「可宣布的成果」,雖足以提振投資人信心,但無助化解更深層的兩大核心矛盾——國家安全與貿易平衡。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顧問甘迺迪批評,整體而言,這項協議僅涵蓋零碎且次要議題,並未觸及涉及國安的根本爭端。他認為貝森特所形容的暫時和緩「可能建立在極不穩固的基礎之上」,未來或許能有數月穩定關係,但協議顯然沒有解決中美在經濟上的根本分歧。
他指出,川普政府仍抱持美國占優勢的錯覺,認為中國在貿易戰中靈活性較低,卻嚴重錯估了現實,反而中方「似乎對自身經濟韌性、全球影響力與承受壓力的能力極為自信」。甘迺迪透露,根據近月從中國消息來源獲得的觀察,北京的政策目標可能正從防止雙邊脫鉤,進一步走向「削弱美國」的長期戰略。他並強調,川普政府目前仍缺乏明確的對華整體戰略,但「事態仍可能升級到超出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