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5  曹婷婷/台南報導

家具博物館 一窺經濟縮影

image
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以典藏、展覽、教育推廣為目的,每一件作品的呈現背後都蘊含匠心獨具的手作技藝與時代記憶。(曹婷婷攝)
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以典藏、展覽、教育推廣為目的,遊走其中,可以看見不同年代、各具風格的家具之美。(曹婷婷攝)

位於台南市仁德區台一線的「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奠基於1958年成立的永興家具,擁有一甲子手工木作技藝,堅持傳統榫卯製程,從家具業跨足成立博物館,即以典藏、展覽、教育推廣為目的,尤其,創辦10年的「魯班學堂」,稱得上是國內私人木工教育先驅之一。

台灣70年代曾有「家具王國」美名,館長江文義說,永興從小型家具工廠起家,7、80年代外銷齊本德爾的鷹爪椅至美國,外銷數以萬計的椅子,這一座博物館,傳承的是台灣家具產業的集體記憶。

其中,產業館陳列展示永興家具為主軸,從明清、日據到戰後,不同時期的家具各具特色。「椅子是所有家具中,製作過程最繁複,也最能代表時代的產物」,江文義說,古代依身分不同,就有不同座椅,從椅子身上即可窺見經濟縮影。

來到家具產業博物館,不只欣賞椅子的工藝,館方也鼓勵遊客動手體驗木作滋味,暫時當個木工人,在敲敲打打之中,讓心沉澱。這幾年台灣吹起一股木作風氣,越來越多人投入木作行列,家具產業博物館創辦10年的「魯班學堂」,無疑是帶動這股木工教育先驅之一,培育無數木工人才,傳承台灣傳統手藝。

江文義說,60年來,家具業經歷多次經濟浮動、傳承斷層等困境,10年前成立家具產業博物館,並設置魯班學堂,傳遞家具文化價值與木工精神,也冀望經由匠心獨具的手感與榫卯,合而為一,能為台灣工藝注入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