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7程炳璋/台南報導

戰亂後建校 啟發光明本性

image
聖功女中來自天津,校名取自大陸易經的卦詞。(程炳璋攝)

台灣校名多與路名、地名相關,台南市北區聖功女中校名卻取自易經卦詞「蒙以養正聖功也」,意旨孩子在啟蒙之際就要啟發光明本性,培養志節,呼應創校的修女會「聖母無原罪」涵義。

聖功女中屬天主教學校,創校於1914年大陸天津的聖功小學,聖功修女會因戰亂逃到台灣,1964年在台南市重新創立聖功女中,復校時,只招收國中部2班共100人,至今已有國中部與高中部共1600多人。

聖功女中當時在天津創立聖功小學,校名取自大陸傳統經文,將易經內卦詞「蒙以養正聖功也」挑取聖功而創,是說趁孩子啟蒙時,就要啟發他光明正直的本性,培養志節,一生堅定行走在光明正直的道路上,造就聖賢功業。

校方解釋,聖功在易經的意義與天主教修女會相信天主慈愛無邊,聖母無原罪的意義相似,在台灣通稱為「聖功」修女會,足見修會對於耕耘人心教育事工的認同。

聖功女中目前有國中部與高中部,校方重視學生的國際教育與藝術教育,未來也有意發展小學,整合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一貫教育,秉持天主普世博愛精神,在孩子啟蒙年齡給予光明面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