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雙性人權益 監委糾正衛福部、內政部
聯合國資料顯示,雙性人(天生性器官或染色體等性徵不符合典型的男性或女性)人口約佔0.05%到1.7%,推估台灣可能有40萬雙性人。但政府對雙性人沒有任何有意義的資料統計,也未主動進行相關研究,忽視雙性人群體存在。監察院今通過副院長孫大川及監委高鳳仙的調查報告及提案,糾正衛福部及內政部。
孫大川、高鳳仙調查發現,出生時性徵不明或不符傳統兩性區分的雙性兒童,其父母囿於出生登記壓力,加上欠缺醫療指引,常讓兒童過早進行「正常化」手術,衛福部沒有制定相關醫療指引或家長手冊給予協助,有重大違失。同時,目前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變性手術」,對先天有需求的雙性人卻不屬健保給付範圍,有違平等原則,衛福部應考量研議修法。
調查報告也指出,雙性人因為出生登記制度要求,有必須決定性別問題,近日內政部正研議身分證改版,建議參照其他國家作法及專家學者意見,適度修改給予第三性、其他註記或無性別註記。另外,雙性人常因出生登記制度及父母、社會氛圍影響,過早被決定性別,但有關性別變更登記事項,行政院與內政部、衛福部及法務部一議再議、議而不決,交付研議後無下文,應檢討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