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花刀口上 競選看板縮水

在傳統選舉上,各參選人除了努力跑攤增加曝光率外,就得靠在大街小巷懸掛的看板、布條,還有廣告車了,但近年受到經濟不景氣影響,以及政黨資源減少,無論藍、綠或無黨籍,看板都有減少的趨勢,而民眾向環保單位檢舉也是原因之一,且現在多半強調個人特色,與政治人物合照海報出現機率沒有以往高,以議員選舉為例,母雞若不強,小雞就要自立自強。
某議員競選辦公室人員指出,廣告看板除了本身的製作費用外,還有豎立地點租金的問題,大尺寸的看板光設計、印製、輸出費用就要數萬元起跳,若放在熱鬧市區兼交通要衝,每個月租金都得花上好幾萬,因此怎麼掛、什麼時候掛都是學問,錢不夠只好錙銖必較。
以台南沿海地區為例,風勢、雨水、鹽分都會折損看板的壽命,尤其是雨季及颱風期間,但有些好地點不先卡位又不行,這也都會成為額外支出,近年來部分還得靠支持者贊助,因此以往連選里長都會掛布條,最近已經很少見。
另外政黨資源的挹注也不比往日,都得參選人自己想辦法,有現任議員指出,與黨籍市長參選人合照、製作競選看板,現在僅僅剩下約10萬元經費補助,有時還得考量有沒有加分效果,不然還是推出自己的形象廣告就好。
雖著社會變化,網路也成為參選人省錢的重要選項,在個人專頁、粉絲團等透過直播發送跑行程第一手狀況,藉由通訊群組發送拜票訊息,傳播速度更快,這些經營傳統的廣告看板、廣告車業者,能發選舉財的機會也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