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水龍肆虐竹縣 半年捕獲528隻
繼新竹縣頭前溪有外來種魚類破壞生態後,北埔鄉大湖溪發現有「亞洲水龍」入侵形成族群,縣府農業處委請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調查,亞洲水龍強勢捕食鞭蠍及蜈蚣,威脅台灣原生動物的生存,半年就捕獲528隻,為避免繁衍擴散,將持續調查進行有系統移除工作。
農業處長范萬釗表示,亞洲水龍是大型綠色蜥蝪,體長在60到100公分,尾部長度為體長的2到3倍,原產地為東南亞,去年6月24日有大學研究團隊在北埔鄉大湖溪流生態調查,夜巡時意外發現有數隻亞洲水龍出沒。
亞洲水龍通常出現在人為干擾度低的低海拔森林溪流和瀑布區半水棲,白天常在溪流附近90至300公尺範圍活動,夜間則群聚在溪流周遭樹上及植被休息。
范萬釗說,縣府接獲林務局轉報,委請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調查,發現亞洲水龍各種體型大小都有,從去年7月22日到12月共執行21次調查,出動39組工作小隊在夜間利用照明等方式移除,共移除528隻亞洲水龍,最長體形有70公分,研判有可能是民眾棄養丟到大湖溪後建立族群。
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總幹事劉創盛表示,會員協助移除亞洲水龍時,曾1天就捉到48隻,並有2組人員遭咬傷,若不移除會造成生態浩劫,嚴重威脅台灣原生種。
亞洲水龍會捕食台灣原生的攀木蜥蜴、樹蛙、蛇類,甚至小型哺乳類,掠食能力強大,調查發現受害最嚴重的是鞭蠍和蜈蚣,體型越大的雄蜥,則有捕食溪蟹的能力,在入侵地已造成原生物種生存的威脅。
范萬釗指出,亞洲水龍繁殖期及產卵期在每年5月及6月,調查人員解剖8月捕獲的成體時,發現體內有數10顆蛋,顯示繁殖力十分驚人,已研擬計畫持續透過調查做有系統移除,確保殘存族群不會死灰復燃,以阻絕繁殖擴散到其他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