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公園改建 無家者去處引熱議
周邊店家憂環境衛生問題 民團籲提供多中心安置 社會局稱已啟動多元輔導
台北市政府參考日本表參道概念,將斥資1.9億元重新打造萬華區艋舺公園,最快明年底完工。民團調查發現,有70位無家者夜宿艋舺公園,6成5會在改建期間向外移居,首選地點為公園周邊店家騎樓,逾半數店家擔憂造成環境衛生問題,呼籲市府提供多中心、分散式居住空間安置無家者。北市社會局表示,已啟動多元安置輔導措施,協助無家者脫離夜宿生活。
無家者聯盟7月調查發現,艋舺公園日間主要使用者為一般高齡民眾,占比53%,以逾70歲最多,約47%為無家者,夜間有高達88.6%無家者夜宿公園。
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倡議專員王今暐昨指出,市府曾稱會分段施工,無家者可露宿在未施工的走廊,但實際調查發現,無家者大多因人多太擠、會吵架、不安全等,70人當中有65%可能在施工期間向外移居,首選是公園周圍店家騎樓,第二是萬華區公共空間,第三為台北車站。
他表示,52%公園周邊店家擔心沒有管理,環境清潔不易維持,48%店家擔心無家者白天逗留店門口騎樓,39%擔心無家者在店門口騎樓過夜,但多數店家認為硬性驅趕無效,73%贊成政府另設無家者住宿空間。
無家者聯盟說,市府過去設置集中式收容所因距離太遠、鄰避效應強、管制強度高,導致不可行,建議市府設立多中心、分散式社區化居住空間和政策補助,安頓夜宿艋舺公園的70位無家者。
民進黨立委吳沛憶指出,艋舺公園改建討論已久,市府應重視無家者安置、輔導措施;萬華街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文和說,希望市府兼顧無家者、周邊店家及社區,促進萬華正常發展。
社會局回應,11月初完成列冊無家者意願調查,73%願意接受住宿服務安排、14%自有資源無須協助、6%為堅持露宿在外,其餘不願回答。
社會局社工科長邱慶雄說,已規畫長照機構、中途之家、共居等多元安置輔導方案,對於不願接受居住輔導的無家者,將比照避寒、防災機制提供庇護,開放夜間臨時入住,並持續加強公私協力合作,提高民間團體申請無家者住宿補助擴增安置資源。
衛福部則說,衛福部已與北市府與民團共同商討,替無家者尋洽可供安置處所,《社會救助法》修法也將增加相關條文,納入加強無家者輔導規定。